而說到清軍火速抽調主力回援,就不能不提一下如今金華、紹興二府的形勢。說起來,在幾個月前數萬清軍浩蕩南下進攻金華府,并首戰大破王朝先部,進圍浦江縣城的時候,形勢對他們是極為有利的。不過清軍有些低估了東岸人的反應,也更是高估了己方的戰斗力,他們安排的嵊縣一帶的萬余兵馬原本是以固守為主的,奈何其統兵官新嵊總兵劉景承受不了地方上彈劾的壓力,主動離開堅固的既設工事與東岸人野戰,結果軍大潰,劉景僅以身免,后入山剃發出家,連帶著嵊縣也被浙江新軍第二師一鼓而克。
嵊縣既失,上虞、會稽、余姚等縣就完全暴露在了東岸人的兵鋒之下尤其是余姚縣最為危險,大量在前線與東岸軍隊對峙的清軍有被截斷后路的風險杭州的佟國綱大驚失色,第一時間檄調金華府的清軍交替掩護撤退,然后抽調精干之士到會稽山以東,堵截東岸大軍的行動,掩護紹興府北半部分的安全,然后再做他圖。
而敵前撤退從來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即便王朝先部剛剛被清軍重創過,浦江圍城戰中又死傷了不少精銳,這會能戰之士不過六七千人罷了,但依然對歸心似箭的清軍構成了極大的威脅。再加上這會張煌奉魯王之命率二萬余人從溫州府晝夜兼程趕來,清軍面臨的局面就更是兇險了,這會他們不但讓魯王所部盡收金華府失地清軍攻來時義烏、東陽二縣曾叛投清軍,“喜迎王師”甚至還反攻進了紹興府,圍困了諸暨縣城,讓清軍是偷雞不成蝕把米,不得不再度從杭州抽調部隊南下紹興,穩固當地局勢。
在這樣一種情況下,東岸人自然有大把的機會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了,但可惜的是他們竟然還沒開始做!不過現在才八月中下旬,清軍一部兩三萬人被調到了會稽山以東,正驚慌失措地搶占戰略要點、修筑工事,準備拼死擋住臆想中的東岸人的進攻他們并不清楚東岸人的兵力,因為新嵊總兵上萬人如此干脆利落地敗了,使得他們下意識地將自己擺在了守勢,不敢輕動,于是這豈不正是東岸人的良機嗎?
辦公室的老官僚們甚至直接向呂方提議,反正嵊縣在清軍大舉南下反撲時很難守住,那么不如直接棄了,將當地人口、財物、糧食等一切值得搬運的東西通通強制搬運到相對安全的天臺、寧海二縣,然后再慢慢弄回定海港安置,充作移民儲備。甚至于,他們覺得現在新昌縣都可以提前做好此類準備了,尤其是鄉野中的農民要盡快遷移,將這個縣變成一個純粹的軍事營地,以免清軍大隊攻來時不及保護民間百姓,以至如同遼東那樣很多人慘遭清軍殺戮,白白做了犧牲。
呂方對這些建議頻頻點頭,而在綜合了各方的想法了,他又萌生了一個更大的念頭,那就是能不能通過給紹興府的清軍施壓,調動杭州大營的軍隊大舉南下救援,然后再來個聲東擊西,利用海軍優勢,派兵在松江、嘉興一帶登陸,擄掠人口。他下意識覺得,此舉勝算還是很高的,清軍主力一旦南下,短期內就根本不可能回返了,那么東岸人將有充裕的時間在上述二地“肆虐”。
這個計劃的前提,就是東岸人繼續往紹興府增兵,同時慫恿魯王所部總計近三萬兵馬反攻進紹興府,讓清軍驚慌失措,無力抵擋,最后成功“騙”來杭州大營的人馬,給海軍在松江、嘉興二府的登陸戰提供機會。
眾人又計議了一會,呂方讓人一一寫下各自的計劃,然后他便帶著這些材料回去潤色、加工,打算盡快呈遞給新官上任的南方開拓隊隊長、寧波保安司令馬文強,一位據說曾在本土巴塔哥尼亞臺地區做出卓越政績、背景深厚的中生代干部。
馬文強在接到呂方幾天后提交上來的計劃書時,也是吃了一驚。他當然知道如今清軍已經被逐出金華府,諸暨縣城也在明軍的圍攻下旦夕不測,不過是否加大在嵊縣一帶的投入,他還有些難以抉擇。因為他總覺得前面第二師博格丹部幾乎全殲敵新嵊總兵的戰役有偶然性,現在清軍穩重了許多,即便他再投入一到兩個仆從師,總兵力也不過才一萬多人的樣子,且戰斗力參差不齊,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很難說。
不過到底是要立功的心思占了上風,馬文強只稍稍考慮了兩天時間,便全盤同意了移民督促辦公室提出的幾條建議,然后調仆從軍第十師丁濟(丁維岳之子)所部三千五百人、第十二師胡興邦所部三千人,分別從各自的駐地定海、昌國縣出發,前往紹興府嵊縣增援,統一歸浙江新軍第二師師長博格丹指揮,并授予了博格丹便宜行事的權力。
與此同時,他也派出了使者前往登萊,請求調坐鎮煙臺的第七混成營南下,隨時準備展開登陸戰。至于使者本人嘛,自然是一名督促辦公室的呂主任了,他搭乘臺灣銀行租用的“尼布楚”號武裝運輸艦一路北上,
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