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div id="alvqj"></div>

        1. <div id="alvqj"></div>

              1. 落地小說網

                繁體版 簡體版
                落地小說網 >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 第四百十二章 西關(二)

                第四百十二章 西關(二)

                白天的西關碼頭上人潮如織,摩肩接踵。沒被后世耿繼茂、尚可喜等人屠殺過的廣州城,這會人口保守估計已經超過十五萬了,如果再算上居住在近郊或周邊鄉村的人,整個廣州城的人口不啻有幾十萬人之多(這些人一般是為廣州城里人服務,以種植糧食、瓜果、菜蔬等農產品為主),算得上是一處人口繁密的所在了。

                其實,在東岸人那邊,曾經制定過一個搬空廣州二縣(即各占廣州城一半的南海、番禹二縣)眾多人口、財物、文物的計劃。即一旦在廣東李成棟勢力崩潰在即,無可挽回的時候,那么東岸人也不會心慈手軟,會直接出動大軍在廣州城外的西關一帶登陸,然后以最快速度攻破廣州城、掃蕩四周。他們樂觀地預計,那個時候李成棟大勢已去,廣州人心惶惶,基本沒什么成建制的抵抗了,因此大可放手施為,收獲應當非常巨大。

                黃漢華作為梁向儉的秘書,自然也是知曉這個計劃的存在的,并且對此也是支持的,畢竟經過這么幾次旱災、蝗災、震災的折騰后,遠東三藩對移民的容納能力是大大增強了。廣州城里十幾二十萬人口,周邊幾十萬人,全部擄走也不是不能支撐,我們可有著朝鮮提款機和登萊的農業基地呢,應該不至于立時撲街,更何況廣州當地也不是一點糧食搶不到。

                不過,這終究只是個計劃。在廣東秩序沒有崩潰前,在李成棟仍然穩穩地坐鎮廣州城內時,在生意仍然照常穩定進行的當下,東岸人還是要堆起一副和善的面孔,與他們和平共處的。并且,如果有可能的話,他們還要盡力支援李成棟集團在廣東精華地帶的統治,以免便宜了其他人。

                黃漢華等人此時所在的地方,大約位于后世廣州西關泮塘一帶,這里在最近幾年一連起了很多屋舍,組成了一條商業街(就如同后世廣州的十三行一般),多是當地商人建的柜面、貨棧之類。這些屋舍的布局還算比較整齊劃一,這大概是因為官府也參與了進來的緣故(李成棟這廝可不會放過大筆收稅的機會),商業街的旁邊就是著名的仁威廟,始建于北宋皇祐年間,供奉北方真武帝——這座道教寺廟東岸人還是經常捐款、上香的,蓋因其建于北宋年間,東岸人向來宣稱是宋朝后裔,再加上廟宇供奉的真武帝在東岸的新道教系統內也有相當尊崇的地位,因此前來祭拜相當正常。

                “西關現在也逐漸興起了一些紡織工場,專門生產各類棉布、錦緞、絹綢等等,其中有些字號的店鋪的產品質量還不錯,我們每年都會采購相當一批。國內對錦緞、絹綢之類的高檔品市場的需求還是很旺盛的,但我們的機器又無法織出如此精美的花紋和圖案,因此明國錦緞的市場之火爆,是你我所無法想象的,總之我這兩天會帶你同一些工場的東家見面的,以后要長期合作的,見面聊一聊也是必須的。”穿著一身黑色中山裝的邵曙光一邊走,一邊扭頭朝黃漢華說道:“西關這里同樣還有一些加工產業的工坊,同樣是我們每年采購的重點。尤其是在這會寧波府諸縣茶葉產量萎靡不振的情況下,我們就更要重視這一片了,廣東茶葉部分資產,部分從江西、福建流入,質量還是可以的,在寧波府茶產量恢復正常之前,我們都必須大量依賴廣東進口茶,不然國內市場可就全讓荷蘭人、英國人占領嘍。”

                邵曙光提到的這些手工工場、商行什么的,都是近些年快速發展起來的。因為海珠島商站常年穩定的收購,催生了廣州城一帶日漸繁盛的對外貿易,再加上東岸人軍事上的強勢以及對廣東實際統治者李成棟的威懾力,使得他們的采購無人敢下絆子,這無疑從政治上對這些商人形成了庇護,因此很快在廣州西關外便興起了這一系列的商行和工場,一如后世清朝專做海外貿易的十三行一樣——至于說商行和工場為何集中在西關,這其實也很好理解,因為廣州城北面是山地、東面是臺地、南面是珠江,只有西面是肥美平坦的珠江沖積平原,既可拿來種地,亦可開辦工場、商行等場所,且低價低廉,自然使得眾人都集中到了這邊來,并漸漸使之繁華了起來,雖然比起廣州舊城還有些距離,但也相當不錯了。

                可以這么說,在清廷控制蘇州、松江一帶,并使得當地原本全國第一的紡織工業基地漸漸沒落后,現在中國大陸上工商業最發達的地方依然轉移到了廣州一帶。依托對外貿易的廣州、惠州商人們將大量紡織品、茶葉、生絲、瓷器、藥材等特產品出口至國外,但進口的東西卻不是很多,因此累積起了大量的利潤。

                只可惜,目前看來這些因為工商業而產生的利潤,并沒有被其掌控者們進行再投資,也沒有流通到市面上并形成如同英國社會那樣的“價格革命”——西班牙開采美洲白銀后,使得大量貴金屬流入英國,一舉解決了困擾該國多年的貨幣短缺的現象,并引起了物價的全面上漲,被稱為“價格革命”,極大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而是多數沉淀了下來,變成了商人和工場主們的私人存款,徹底從流通市場上退出,令人頗為感嘆。

                之所以如此,大概還是由于商人們普遍覺得擴大生產會招致虧損吧。畢竟,東岸人的收購數量一般都是固定的(至少增長率不高),再加上國內戰亂,市場也比較封閉,地方保護主義盛行,他們的商品未必就能順利賣到其他省份,因此很少有人愿意將利潤進行再投資,而是任其沉淀了下來,成了一堆“無用的金屬”。

                “西關一帶風景優美,被稱做‘既有一灣春水綠之風貌,又有兩岸荔枝紅之盛景’,所以現在也開始有人過來購地置宅了。你看那邊,那些被稱做‘西關大屋’的宅子就是從事商業或紡織業的商賈們所建,我們后面將要去拜訪的人也多居住在那一片。”邵曙光又隨意指了指前方遠處的一片宅第區,朝黃漢華笑著說道:“都是一幫有錢的大土豪,在官場和商場上的能量都相當不小,與他們打好關系,對開展我們的工作大有裨益。不過卻也不必過于討好這些人,因為沒必要,咱們東岸官員就得有一股子氣勢,連李成棟都不敢得罪我們,怕這些商人作甚,說破天也不過我們臺灣銀行賺錢的工具罷了。”

                二人說說笑笑間,便在大群護衛的簇擁下,來到了東岸人設于岸上的臨時收購站內。臨時收購站,顧名思義就是將搜羅來的各類物資分門別類、清點打包,然后租用西關一帶的疍民漁船或小貨船,分批次駁運到位于海珠島的大商站內,一般來說每天都要轉運,所以被稱做臨時收購站。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1. <div id="alvqj"></div>

                    1. <div id="alvqj"></div>

                          1. 野花日本大全免费观看版动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