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與英國人的蒸汽抽水機已經有了客戶(目前還僅僅局限在造船廠和煤礦礦山內)相比,當初差不多同時開展研究的葡萄牙、法蘭西、聯合省等國的進度就有些不盡如人意了。他們的蒸汽機基本都還只可被稱為“玩具”,而不是如同英國人那樣已經有了一定的實用價值,差別不小,這或許同樣正確地反應了幾國間工業水平的差距。
這次一旦東岸人全面凍結與英格蘭的貿易,那么勢必將要影響到英格蘭的機械加工領域。據查爾斯所知,莫里斯·湯普森的工場內就常年使用東制零件,一旦兩國貿易暫時斷絕,他們就只能靠存貨頂著了,不然的話就只能去伯明翰或威爾士想想辦法,看看那邊的工匠能不能為他們解除煩惱。否則,蒸汽機的加工精度就很成問題了,效率必然會降低——當然查爾斯也相信伯明翰存在著不少技藝精湛的老工匠,能夠加工出不遜色甚至高于東制零件精度的東西,但問題是這樣的成本較高,一臺兩臺還可以,多了的話得不償失。
“先生,或許情況沒這么悲觀。”下屬也安慰起了查爾斯爵士,只聽他說道:“即便是兩國貿易真的為之停頓一段時間,那也沒什么,或許可能還會更加激勵伯明翰的工匠們努力提升自己的技藝、激勵工場主們快速改進自己的工場的水平及管理、激勵學者們更快地破解東岸人所特有的知識,這并不一定是壞事。”
“也只能這樣想了。”查爾斯苦笑了,說道。其實,事情哪有那么容易!
查爾斯爵士也算在東岸生活了很多年了,對這個國家的很多事情都知之甚詳。比如這個國家有著許多規模龐大的工場,工人們集中在一切干活,是全職的,這在英格蘭也只有少數地方有這種性質的企業。而且這些工場還自己建立了自己的廠辦技術學校,從小學畢業生中招募看起來聰明伶俐的少年進入學習各種技藝,以更好地為工場所用。
這種培訓工人的方式,英格蘭也只有一些行業協會能夠做到,規模也要小得多。而且,那些行業協會培養出來的學徒,幾乎要為投資自己的人沒日沒夜地干上十年甚至更久,才有可能獲得自由,能夠獨立開業,這怎么能和東岸比?更別提兩國培養的學徒之間在知識水平上的差異了,查爾斯以前在英格蘭就經常聽人抱怨自己手底下的工人蠢笨無比,教一個東西教了很久都教不會,但這種情況在東岸就好很多,至少這些學徒都是小學畢業,在理解水平上要強得多,那么學起東西來自然快了——當然這也僅限于城市,在廣闊的內陸腹地,聽說那里的教育很成問題,小學畢業生數量很少,教學質量也差,所以大量無知的鄉村少年也充當起了工業學徒,他們就和英格蘭的學徒相差無幾了,由此可見基礎教育的重要性。
因此,在東岸待得越久,查爾斯越是深刻地認識到,英格蘭工業與東岸工業的差距是全方位的,這部分由工業水平和教育決定,部分由體制決定。英格蘭的工業在兩國貿易斷絕后當然可能會受到刺激從而產生進步——其實這些年來一直在進步——但能進步到什么程度就很難說了,這需要他們首先改革自己落后的工業體制,但這太難了。同樣還有教育也是如此,窮小子們除非運氣特別好,不然是不可能有機會接受教育的,即便那只是艱辛無比、缺乏自由的學徒教育。
不過,查爾斯先生也相信,在自己一封又一封外交信件——其他國家的使節或商務人員大概也在做著同樣的事情吧——寄回倫敦之后,無論是國王陛下本人還是國會的議員先生們,對此都該有些觸動了吧?還有自己冒風險重金搜羅的東岸的一些基礎課本、科學雜志(尤其是醫學)乃至普通報紙,聽說倫敦建立起了一個規模不小的翻譯館,一邊進行著翻譯工作一邊招募學生教授漢語,那應該也是被學多人了解了——聽說倫敦目前已經開始禁止人們隨意往街道上潑灑污水或傾倒垃圾了,雖然效果如何還很難說,但這至少是一個良好的開端。
英格蘭只要繼續走在這條正確的道路上,未來超過東岸也不是不可能吧?畢竟,看《真理報》上所術,截止今年(1668年)年中,全東岸人口估計才剛剛達到了215.2萬的規模(其中明人占44.52%,二代國民占比已攀升至39.17%,白人男子數量繼續維持在7%的樣子,白人女子數量小幅下降到了9.3%,另外非國民勞務工的數量已上升到28.8萬人的歷史高位,令很多人為之驚訝),比起英格蘭要少上三百萬,若是再算上處于英格蘭支配之下的蘇格蘭、愛爾蘭的話,那就更是沒法比了。
所以,英格蘭還是大有希望的,前提是他們繼續做正確的事情,查爾斯先生對此充滿希望。(未完待續。)
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