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亨德爾曼在抵達膠州后,發現上帝是如此地垂愛荷蘭人,以至于讓他們又逮著了一個發財的機會。是的,沒錯,那就是發生在中國大陸上的超大型地震,這使得地方上的農業生產遭受了嚴重的破壞,東岸人未雨綢繆之下,基本確定了繼續采購大批糧食的意向,這令亨德爾曼非常滿足,東印度公司的美好時光又將來臨,而他本人的荷包同樣會變得更鼓,真是沒有比這更美好的事情了,贊美上帝!
不過,在談論完了貿易這個令人愉快的話題后,東岸人也提出了一些尖銳的疑問——或者質問才更準確——比如他們那個來自北方的軍事長官就詰問道:“我們發現,清國步兵編制中出現了大量的火槍兵,就其型制看來是流行于十多年前的蘇爾式火繩槍。我們分不清這到底是歐洲淘汰下來的舊槍還是請國人自己打制的新槍,但我們傾向于后者,因為我們同樣發現了很多嶄新的步槍,從投降于我們的清國陸軍步兵中發現的。亨德爾曼先生,作為東印度公司的代表,您能給我一個合理的解釋嗎?清國人——到底是怎么得到這種技術的!”
“這一定是英國人的錯!”亨德爾曼聞后脫口而出,隨后可能發現自己的態度有些過于激動了,這才紅著臉解釋道:“正如您所知,自從與貴國簽訂了斷絕與清國貿易的協議后,我們已經嚴格約束了旗下的商人,警告他們不要攜帶武器前往清國港口進行貿易。而且我們確信,這種警告非常有用——嗯,至少在大多數時候是管用的(這個時候亨德爾曼想起了被東岸海軍在長江口扣下的荷蘭走私船,于是連忙改口……)——不會對貴國的利益造成損害。反觀英國東印度公司旗下的商人,都是些一門心思想要鉆營進東方貿易的利欲熏心之徒,他們通常在澳門的葡萄牙人那里落腳,然后伺機與明國、清國商人進行貿易,這種貿易規模相當不小,我相信貴國一定看到過‘廣東公爵’李成棟閣下軍隊里的火炮部隊吧?那可都是一水的產自伯明翰的陸軍野戰炮,數量很多,威力也不錯,這就已經很能說明問題了,究竟是誰在破壞大陸的軍事平衡……”
梁向儉、廖逍遙二人對翻譯轉述過來的話不置可否。他們當然清楚英國東印度公司的商人一直在中國沿海進行著投機鉆營,特別是在東岸人的海珠島商站設立,開始試圖控制南海左近的貿易之后,大量英國商船如同盲流一樣在中國沿海四處碰運氣。只要有人肯跟他們貿易,無論你是南明政權、廣東政權還是事實上割據福建的鄭氏家族,都是他們合作的對象,以至于大量游離于東岸體系之外的武器(甚至還有鑄造、造船、制槍的匠師)流入到了各個政權之中,對東岸人多年來一直努力維持的軍事平衡政策是一個巨大的破壞。
不過,英國人、葡萄牙人在中國沿海進行走私貿易,你荷蘭人就這么純潔無辜、堅決遵守協議了嗎?對于這一點,但凡有點腦子的人都不會相信,說別人唯利是圖、利欲熏心,你荷蘭商人才更貼切吧?尤其是東岸海軍曾經截獲過荷蘭與清國之間的走私商船的情況下,你讓梁、廖二人如何相信你?自己催眠自己嗎?
要不是考慮到荷蘭東印度公司是東岸人在遠東最重要的貿易伙伴,很多事情要仰仗他們的話,東岸人早就直接翻臉了,哪用像現在這樣還和他們虛與委蛇?不過,雖然要仰仗荷蘭人,但必要的警告也是必不可少的,蓋因他們的走私貿易已經漸漸觸碰到了東岸人的底線,清國軍隊火器配備比例的大幅度提高、戰法的慢慢革新,都將使得東岸軍隊的優勢逐漸變小,這對登萊、寧波兩大開拓隊來說簡直是致命的!而鄭氏搜羅造船工匠、鑄炮人才的舉動同樣令人警惕(當然這個可能怪不到荷蘭人頭上,他們還沒這么傻),再這么任其發展下去,東岸人以后在遠東怎么混?想想就知道,當你面對滿清或大順幾萬火槍兵壓過來的時候,一切都將變得極為艱難,所以必須將這種苗頭扼殺在搖籃之中!
接下來二人又輪番上陣,直將亨德爾曼問得啞口無,這才趁勝收兵,表示接下來他們將加強在中國海域的巡邏,希望荷蘭人切勿自誤。而在這一切之后,雙方才又坐在了一起,簽訂了幾份意向協議書,基本上都是關于糧食采購貿易、金融貸款協議以及生絲茶葉的貿易意向之類的東西。
協議簽訂完畢后,亨德爾曼就基本沒什么事了,在遣人出去采購一些商品之后,他就在膠州城內外四處溜達了起來。地震至今已經一兩個月了,但從各地涌入膠州城的難民仍然很多,亨德爾曼無法得出一個準確的數字,但他覺得數字比起當年西班牙人在南尼德蘭推行宗教迫害政策后從烈日、布魯塞爾等地涌入聯合省的人要多得多,真是不幸啊,這大片被上帝所遺棄的世界,總是被災難所籠罩著。
9月25日,在地震滿兩個月的時候,大批船只從外海送回了大量難民。亨德爾曼不知道這些人從哪里來的,但直覺告訴他也許是從海對岸的海州地區送來的,那里有一個隱蔽的良港,東印度公司的商船曾經在那兒與清國進行過貿易——武器換生絲、茶葉——這令亨德爾曼愈發感覺到東岸人可能真的瘋了,弄這么多人過來,養得起嗎?同時他也是第一次懷疑,貸款給東岸人買糧,是不是真的靠譜?要知道,東岸人僅僅是在名義上將寧波地區若干年的生絲、茶葉產出作為抵押的,這并不十分保險。
但是也沒辦法了,現在歐洲局勢不太平,東印度公司在英荷戰爭中損失巨大,現在又面臨著股東們提出的巨額分紅的壓力,不從別處找補點利潤那是不可能了,因此只能硬著頭皮和東岸人繼續合作下去了,畢竟他們的信譽一向不錯,至今還沒有賴賬的記錄。不過說起歐洲不太平的局勢,也不知道如今那里怎樣了,已經離開阿姆斯特丹21個月之久的亨德爾曼不禁遐思了起來。(未完待續。)
。m.
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