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亮上尉心滿意足地騎行在小卡魯高原空曠的“薩瓦納”(短干草草地)土地上,身后跟著一支人數超過一千的隊伍。隊伍里有軍人、有移民,同樣還有大量的馬夫和役畜,滿載安家落戶所必需的各類物資,沿著一條干枯的河床,向北行去。
隊伍里的牲畜比較雜,有馬、有驢、有騾子,當然更多的還是駱駝,用在干旱的小卡魯高原乃至大卡魯高原是再合適不過的了。或許有人會說為什么不用馬車,這其實是有原因的:小卡魯高原的地表在河流回春作用的侵蝕下,早已變得千溝萬壑,如果不經整飭的話就走馬車,那確實是比較困難的,且也比較毀車,尤其是這會楊上尉帶人從南向北走就更是了。
也正是考慮到這個原因,這支部隊從長清港(原英格蘭人設立的小村鎮,位于后世莫塞爾貝城附近)出發時,就攜帶了大量的役畜,其中有的是南非自己培育、飼養的,但更多的還是從本土調集或者干脆就是從奧斯曼帝國進口,比如駱駝。
托天尊的福,前陣子小卡魯高原上剛下了一場雨。雖然只有短短的幾十分鐘,但這幾十毫米的降水依然給干渴的大地帶來了急需的生命之源,使得這會東岸人行經的草原上盛開了各種野花,青草嫩芽也不顧季節頑強地從地底鉆了出來,旁邊的小河溝底部也看到了幾絲深色的濕意,這對常年披著一層黃褐的昏暗色調的小卡魯高原來說,確實比較特別。
不過,這點降雨對于這支移動著的軍民混合隊伍的幫助實在有限。因為強烈的蒸發作用(雖然這會已經是秋季),降水很快將在未來幾天內被蒸發掉,因此留給那些雜草、灌木及其他一些植物的時間并不多。而且由于大地干渴已久,這些降水很難在地面上存有積水,因此也無法給這支東岸隊伍中的人畜補充飲用水,因此除了讓人的心情稍微有些爽利之外,就真的沒有其他的什么作用了。
而說到心情爽利,楊亮楊大上尉最近的心情也確實不錯,著源自于兩方面。其一是前陣子行經南非的新庫爾蘭方面的克里維茨船隊,給楊上尉捎來了兩個來自瑞典的漂亮女奴,當然這事做得極為隱秘,楊上尉也悄悄將這兩人養在了南非,并不敢帶回本土被自己妻子撞見。要知道,自己家里的母老虎的娘家,在東岸可也是有不小勢力的,他還不至于這么蠢。而庫爾蘭人也通過這次事情,順利地與東岸共和國的軍中新銳將領搭上了線,算是做了一筆長期投資,總之未來也不會虧就是了。
其二呢,自然就是仕途方面的進步了。其實說穿了也沒什么,南非駐屯軍司令謝漢三上校——剛剛因為資歷、功勞二被提拔為上校,基本是退役前最后一次提拔了,而且謝某人已經確定今年年底就將退役回家養老,上校軍銜算是對他多年來的苦功的安慰獎——剛剛命令楊亮上尉擔任對卡瑪王國作戰的總指揮,以接替退出現役、轉入預備役的賴尼德,從此以歷山堡(原卡瑪王國的沙維要塞,現南非奧茨胡恩城)為基地,統率步騎千余,逐步向東蠶食卡瑪王國及其他一些“野生黑人部落”的領地,在為東岸拓荒者保駕護航的同時,也為華夏東岸共和國的國民們不斷拓展未來的生存空間——毫無疑問,這個職位是能夠攢到不少功勞的,如果楊上尉夠給力的話。
而說到楊上尉的此番任命,就不得不提一下如今執委會對南非的治理思路。基本上在一口氣鯨吞了英、法兩國在南非的殖民地(已經可以確定東岸不會在和平談判中歸還新布列塔尼,
如果法國人堅持索要,那么戰爭就仍將繼續),對南非西半部的掌控力大大增強之后,在南非的競爭優勢可以確切地說已無人可以動搖。因此,他們已不打算再對這里砸下多少資源,今后南非地區的發展,其實更多地是要靠自己了,因為執委會現在的重心是在河間、巴西南部等核心領土,雖然南非在理論上也已經是正式的本土了。
但執委會不再往南非投入大筆巨資,卻不意味著南非河中地區行署方面沒有行動。事實上,本土的命令是開放性的,即如果你河中地區行署覺得可能的話,那么完全可以調兵遣將一路向東,征服那遼闊無比的內陸高原、草地及有限的河谷地,只不過他們不會再從本土調遣兵力、不會補貼軍費、不會投巨資供你修建基礎設施罷了。
不過,面對本土這樣的態度,河中地區上下卻滿懷信心,覺得單單依靠自己就已經能夠在這兒打出一番局面了,壓根不需要中央再補貼多少資金、物資或人員。偌大一個河中地區,還是能夠常年維持一支規模上千的隊伍在前線的,而這樣規模的隊伍,只要戰斗力不是很差,在有騎兵優勢的前提下,在大、小卡魯高原這種地方,還是能夠做很多事的。
因此,楊上尉麾下這支新組建的名為“楊亮支隊”的混編部伍,其核心作戰任務中就包含著東進襲擾、削弱卡瑪王國和其他黑人部落的內容。焦唐、謝漢三二人認為,南非的黑人人口即便再多、勢力即便再盛,在東岸騎兵日復一日的襲擊之下,土崩瓦解也只是尋常之事。除非他們迅速聯合組成一個強大的王國,訓練出大量精銳敢戰的部隊,然后依托地形制定合理的戰術,才有可能做到歷史上祖魯人對英荷殖民者所造成的巨大傷害。不然還是沒戲,只能被東岸人一步步逼死,畢竟日削月割不是誰都能扛得住的。
南非這片富饒、遼闊——雖然有些干旱,于工業發展不利,但也不是不能忍受——的土地,在蘇伊士運河未開的現在,其戰略地位也是無比重要,因此其怎么能夠讓給不開化的黑人呢?這對于素來對黑人不怎么待見的東岸高層(這點在外人看來頗有些莫名其妙)來說,是絕對不能容許的事情,更別說南非還是世界四大地質奇跡國之一,包括煤炭、鉻、錳、石棉在內的礦產資源極為豐富了。這樣的寶地不拿在手中,就真的是天與弗取,反受其咎了,東岸人還沒這么蠢!
人數過千的這支移民隊伍在數日后的一個傍晚安然抵達了正在修繕、加固的歷山堡,這時已經是1668年5月4日了,正兒八經的南半球深秋時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