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2年8月15日,歷經一個月的籌備,第一艘移民船在蘆蕩河口匆忙修建起來的燈塔的指引下,小心翼翼地避開了河口附近的沙嘴淺灘,趁著漲潮高企的水位,成功駛入了河闊水深的蘆蕩河,并在上溯了約二十公里后,緩緩下錨停泊在了規劃中的宣武堡附近。
岸上這會已經有一支先遣隊在工作了,數十名監工分作兩班,驅使著五百名剛果黑奴在日夜不停地趕造著倉庫、房舍和碼頭,宣武堡的拓荒工作,已經正式展開了!
宣武堡絕對不是蘆蕩河兩岸唯一的新設定居點。事實上,在左近地區,東岸人還設立了七個新定居點,用于安置巴塔哥尼亞今年分到的六千個移民份額,這七個定居點分別是:位于后世圣哈維爾小鎮附近的順昌鄉、位于西圣安東尼奧城附近的譙城鄉、位于科內薩將軍鎮附近的睢陽鄉——這在未來便是宣武縣的大致轄區;位于卡門·德巴塔哥內斯城(即別德馬河對岸)附近的大梁堡、位于斯特羅埃德附近的長垣鄉、位于圣布拉斯港附近的逢澤鄉、位于比亞隆加附近的雍丘鄉——這在未來是大梁縣的基本盤,蘆蕩河北岸數百里平原,土壤質地也還不錯,降水因處于巴塔哥尼亞北緣也不少,因此是上好的旱作農業區,后世這里便是著名的小麥產區。
而未來一旦這兩個縣正式成立,那么也意味著附近鹽城、大梁、宣武三縣縣域連成了一體,且主產小麥、高粱、玉米、大豆、水果、牛羊肉、奶制品、海產品、羊毛、皮革、獸脂、陶瓷器及石灰等建筑材料,雖不能和本土那些工業縣、商業縣相媲美,但衣食豐足卻不是什么大問題,民眾的生活也不會差就是了。
蔡華澤今天又一次來到了宣武堡、大梁堡一帶,以北巴塔哥尼亞地區副專員的身份開始督促工作,協調國家開拓總局、移民部、國家儲備糧庫等機構,做好新定居點的建設及移民安置工作。
“未來宣武縣、大梁縣的經濟,可以參照丘布特河畔的海安縣,除發展部分旱作農業以提供谷物外,可大力發展果園業。巴塔哥尼亞水果,現在在本土已經逐漸打開了名氣,這可是一年幾十萬元的大市場,絕對不能輕忽了。”蔡華澤捏了一把河谷地里的土壤,又抬頭看了看沒有一絲云朵阻擋的陽光及澄凈透明的空氣,說道。
話說如今丘布特河沿岸的水果產業是蔚然成風,除有大量農戶自己種植的小型果園外,還有三家大型企業投資其中,分別是在北方神武縣經營果園產業多年的馬氏果業,背景深厚、股權復雜的闖記投資公司,以及蔡華澤家族投資的綠洲果業。
三家企業在丘布特河兩岸租用了大片土地,并開始營建灌溉系統、防風林等體系,經過幾年時間的建設,目前該產業已經蔚然成風,當地培育出的蘋果、梨、李、櫻桃、葡萄、黑加侖、西瓜等水果產量逐漸增加,除加工做罐頭及果干的之外,還有部分鮮食水果經快船運往本土銷售,獲得了不菲的收益——據海安縣果業協會同仁們的估算,去年(1661年)一年共出口了價值24萬元的各類水果、罐頭及果干至本土,刨除成本后獲利近五萬元,有力繁榮了地方經濟,并有吸引越來越多資本前來巴塔哥尼亞投資的趨勢。
如今比丘布特河條件更好的蘆蕩河到手后,傻子才不好好利用呢!這不,不用蔡華澤等人動員與吩咐,海安縣果業協會就已經派人一同前來考察這里的果園發展前景,結果自然是極為滿意的。而為了扶持地方經濟的發展,西北墾殖銀行也在宣武堡設了個分支機構,專司附近地區的農業、漁業和畜牧業投資貸款,且利息極低,這又是一件令果業協會同仁們極為高興的事情。
誰說巴塔哥尼亞是不毛之地的?蔡華澤心里頗有些自豪地想著,這里貢獻了全國100%的海獸皮、100%的鯨魚制品、100%的鹽、90%的啤酒花、三分之二以上的海產品、全部的陶瓷制品、60%以上的工業海軍用煤、一半以上的羊毛、80%以上的羊肉以及差不多一半的水果,這里更是有全國聞名的軍馬場和配種站,還有聯結太平洋與大西洋的南錐鐵路,誰敢說這里是不毛之地?看我不噴死他!
“現在丘布特河水果的名聲越來越多,那里栽培的果樹(尤其是耐寒果樹)所產果品質量之好,足以證明當地的生態條件是極為優越的,而蘆蕩河流域比起丘布特河來,只好不差,這一點我非常有信心!”叉腰站著的蔡華澤意氣風發地說道,“有些果品,如甘甜多汁的紅蘋果,汁多香甜的海安梨,廣獲好評,以至于美名遠揚,其罐頭制品漂洋過海去到了南非、新庫爾蘭,成了本縣的出口大宗。而除了耐寒水果外,還有葡萄、李、櫻桃和核桃等其他產量很高、質量也很好的果樹種植園,我們要將這種成功的經驗移植到蘆蕩河流域來,將這里發展成另一片經濟沃土。”
但凡任何去過丘布特河綠洲的人,都不會對蔡華澤此刻的話產生任何異議。那里三大投資商興建起了大片的專門化果樹種植園生產水果,然后就近運至三家合資的果品加工廠內進行深加工。這種專門化農業和就地進行的農產品加工業的顯著特征,是對農村土地加以適當的規劃,土地一般屬于個人,經規劃(投資商興建道路、灌溉水渠、防風林)以后,留出一定的面積種植水果這種經濟價值較高的作物,產品通過三家果業公司與外界進行貿易。這樣做最終提高了福利生活水平,促進一種令人滿意的社會的形成,而凡此種種,皆有利于經濟的持久發展和文化的繁榮。
今天,在丘布特河沿岸規模不小的農業區內,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那里的居民普遍生活水平不差,高檔家具、皮衣、美酒、煙草、糖、肉類的消費量很高,一看就是不差錢的;此外,那邊的土地也被規劃得井井有條,作物受到精心管理,一條條灌溉溝渠之間,白楊樹防風林栽種成行,整一副美不勝收的鄉村田園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