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兩個途徑獲得資金后,中斷了一些時日的移民工作終于再度重啟,不過庫爾蘭公國卻也背上了沉重的債務負擔(別忘了他們還欠東岸好幾筆累計十多萬元的貸款呢),如今弗雷德里克聽聞東岸人會幫他們爭取一定數額的戰爭賠款,這簡直就是驚喜莫名了——哪怕只有五十萬弗羅林,也能讓公國的財務重擔大大減輕了,這怎么能不令人興奮呢?
“尊貴的特使先生,我即將乘坐‘米陶’號戰艦前往新庫爾蘭,在走之前能聽聞這么一個令人興奮的消息真是太好了,克勒特家族永遠是東岸人的好朋友,讓我們一起在南大西洋攜手吧。那些野蠻人不配享有瑞廣闊富饒的土地,我們應該在那里更多地拓展文明人的生存空間。請放心,東岸朋友需要的剛果奴隸,我們一直在不停地抓捕,相信以后的供貨量會更大。”弗雷德里克·克勒特激動地說道,解決了壓在心頭多日的大事,他現在只覺一陣神清氣爽。
雅各布大公的繼承人兩天后便離開了巴勒莫港,“米陶”號三桅戰艦護衛著四艘商船朝新庫爾蘭駛去。當它們順著北風與洋流行至佛得角以南海域時,已經是南半球的夏季,從幾內亞灣往南是著名的“大濕季”,東北風占優,正好可以前往新庫爾蘭(因為是逆水,所以必須等待東北風)。
而在庫爾蘭人離開后,11月5日,鄭勇又在巴勒莫港遇到了從奧斯曼帝國貿易結束后返回的東岸護航船團。反正他現在也沒什么事(談判自從上次后又陷入了停頓之中),便登上船只與帶隊的王鐵錘好好聊了聊。
從奧斯曼帝國返航的船只今年空了不少,除照例進口了大量牲畜(駱駝、馬匹)、銅錫鉛礦、葡萄干椰棗、毛毯掛毯等傳統商品外,往年占據了貿易大頭的奴隸今年是大為減少——女奴只有區區四千余人,男性奴隸也不到兩千——這使得東岸貿易船隊的盈余大大提高。各商站的負責人對此是又喜又憂,喜的是前些年為了購買奴隸欠下的債務(包括租用法國、荷蘭商船的費用)終于可以償還了,憂的是這種大量出超的貿易恐怕不能長久,否則奧斯曼帝國本就無比混亂窘迫的經濟只會越來越困難,到最后貿易也做不下去了,因此必須想辦法予以解決。
全面負責奧斯曼方面事務的高文剛曾經召集各商站負責人開會,商討對奧貿易問題,眾人想來想去,最后發現還是只能回到人口貿易的老路上。三千萬人口的奧斯曼帝國需要東岸的軍火、紡織品、鋼條、五金工具、農具、純堿、肥皂、藥品、馬車、船只乃至技術服務等一系列的商品,但東岸又需要從奧斯曼帝國進口什么呢?嚴格算起來,需要的很多,但量都太少了,出口和進口太不對等。
目前相對大宗的也就牲畜貿易(主要是進口馬匹、駱駝)、礦石貿易(東岸缺乏的銅鉛錫)、干果(葡萄干、椰棗等)、精制毛毯等,但這些需求能有多大呢?比如駱駝,東岸的巴塔哥尼亞、南非、澳洲乃至新華夏島西部是需要大量的駱駝,可這貿易額撐死了一年二十萬元,沒法再多了;優秀的阿拉伯馬、土庫曼馬、拉斯切克馬也差不多,一年不到三十萬元的樣子;干果一年也就三四十萬元,總不能為了平衡貿易而狂進口逼迫東岸人民每頓都吃葡萄干吧;毛毯什么的就更少了,一年不會超過十萬元;其他的雜七雜八的加起來,都不知道有沒有二十萬元。
總的算起來,東岸每年從奧斯曼進口的商品總額也就140萬上下的樣子,若是不能用奴隸這種最為大宗的商品來平衡其間的差額,可想而知為了發全國軍餉和官員俸祿已經愁得不行的科普魯盧大維齊,絕對會斷然削減東岸商品的進口份額,以平衡奧斯曼貴金屬外流的趨勢。畢竟這個國家的財政較為困難,近年來已經一再降低杜卡特銀幣的成色,以至于威尼斯鑄造的杜卡特(被稱為金色庚)在奧斯曼幣值越來越堅挺,東岸銀元也在不小的范圍內開始了流通,這已經很說明問題了。
難哪!先挺過這兩年再說吧。早就對這個結果有所了解的鄭勇頗有些無奈,幾年前本土就要求減少奴隸進口配額,他們歐洲商站極力爭取了兩三年的緩沖期,試圖幫奧斯曼帝國想想辦法。結果只見到奧斯曼越來越多地向東岸下各類商品的訂單,自己的出口結構卻始終調整不過來,終于釀成了今日這個結果。
已經幫奧斯曼帝國和克里米亞汗國聯系了農產品、木材(產于巴爾干地區,當時這里森林密布,大木極多)的銷路了,******、托斯卡納、帕爾馬等地也有不少商人嘗試著向他們買貨了(其實原本就有這類買賣,東岸只不過趁著波蘭糧食產量銳減的東風,擴大了交易量而已),雖然暫時無法密布失去奴隸貿易帶來的缺口,但多多少少能讓他們的日子不那么難過了。
不過,鄭勇也敏銳地意識到,這樣終究不是長久之計,東岸與奧斯曼乃至克里米亞汗國之間的貿易,估計在相當長時間內擺脫不了奴隸這個年貿易額在一百五十萬元上下的生意。(未完待續。)
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