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萬鵬一邊講解一邊注意著這些意大利佬的表情,并不斷和他們交流意見。在交談中,他欣喜地發現,一些熱那亞商人問得還是很仔細的,而這意味著他們有一定的投資**。而本著百聞不如一見的想法,下午的時候,馬萬鵬干脆用船將所有人都接到了不過三小時航程外的貝島龍蝦港,讓這幫來自舊大陸的投資者們參觀了一下東岸人在島上(本島環境與對岸極其相似)的開發成果——當地豐富美麗的自然景觀、隨處可見的種植園(多數尚處于草創階段)讓熱那亞人大開眼界,茂密樹林、棋盤狀稻田和咖啡、華尼拉、拉菲亞等小樹種組成的綠色走廊分布在唯一一條砂石公路的兩側,讓投資者們的心神幾乎都沉醉于中。
……
參觀考察結束后當然就是無休止的談判和爭吵了。到了這個時候,馬萬鵬已經不是經常參與其中了,他只負責大面上把關,至于具體的談判細節,自然由下面的一干官員們辦理。而事實上他們辦得也不錯,尚健在的22名意大利投資商里面有14名確認將在泥水河到馬哈瓦維河之間的廣闊區域內投資,另有3人需回國商議后才能做出決定,只有5人明確表示不會在這里投資——或許他們被當地濕熱難忍的氣候和前陣子多發的疾病給嚇破膽了。
談判最終在10月底之間拿出了一個初步方案,在這個方案中,來自意大利的投資者們將仿照本土舊例,聯合組建一家開發公司,名字就叫三角洲公司。這家公司將負責在這片區域內開辟種植園、設立定居點,同樣地,該公司的人員和財務將由東岸人進行全方位監管,但東岸政府將為他們提供一定程度的信貸支持。馬萬鵬允諾了這個條件,并表示聯合工業信貸銀行、拉普拉塔銀行(為和歐洲轉賬方便)將分別在貝島龍蝦港開設一家分理處,專門為將來這片種植園區提供金融服務,以方便投資者種植園的日常經營。
11月初,馬萬鵬在聽取下屬匯報后,分別與14名愿意投資的意大利客商簽署了合作協議,隨后便囑咐新華縣方面立刻擠出寶貴的人手和物資,趁著海上沒刮大風,火速行船至泥水河河口,冒雨勘探各地地形,并做好雨季一結束就開始修建簡易碼頭和砂石公路的準備。畢竟,意大利佬出人出錢來此地開發,東岸人除保證他們的安全之外,也得盡量保證當地基礎設施的完善,不然如何讓人家心甘情愿前來做生意?
而在11月中旬送走了這群意大利客商后(他們搭乘自己的包船回舊大陸,而回去的船上則裝滿了蔗糖、咖啡、可可、胡椒等熱帶商品),馬萬鵬又南下前往了大慶盆地一帶,對芒河流域的旱作農業區進行了一番細致的考察,在得知當地玉米、小麥、花生、大豆的產量還算馬馬虎虎之后,他是真的松了一口氣——至少以后這里不用從別處輸入糧食了,這節省了很大一部分運力。
11月底,馬萬鵬經陸路抵達了棉河港,慰問了一下征討土人戰斗中傷、病的官兵,并了解了一下最新的戰況。而在這個時候,新華夏島北部也正進入雨季降水最猛烈的一個階段,新華縣等人口稠密區的熱帶流行病也在此時進入了一個相對活躍期。(未完待續。)
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