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貿易部后,康丁又馬不停蹄地趕往了陸軍部。此番他攜帶了很多有鄭勇簽訂的軍購合同,這些可都是要留一份在陸軍部內存檔的,比如莫斯科公國訂購的武器軍資、由荷蘭商人介紹的勃蘭登堡——普魯士(普魯士尚在波蘭控制之下,尚未完全獨立)的三千枝步槍采購、由特里普及德海爾家族代理的波蘭王國軍購(托荷蘭人的福,這是東岸人近幾年來第一次打進波蘭市場),以及東岸人自己賣出去的一筆價值4萬余元的軍火,買家則是庫爾蘭公國。
從這些采購合同就能夠看得出來,波羅的海沿岸的各個國家之間,怕不是在醞釀著一場規模驚人的戰爭。這場戰爭究竟何時打響,又從哪里打響,眾人都不敢確定,但有一點肯定的是,這很可能是一場多方參與、規模超過20萬人(或許接近30萬)的大會戰。就目前的戰爭準備來看,勃蘭登堡、瑞典、波蘭、庫爾蘭、莫斯科甚至丹麥、波美拉尼亞等都要被卷入其中,無數人在遼闊的北歐、東歐平原上展開廝殺,場面一定極為宏大,而這,無疑意味著數不盡的生意——既包括工業品交易,也包括人口貿易。
“呵呵,好大的場面。”陸軍部的一位二等參謀接待了康丁康站長,這個明顯是從野戰部隊退下來的胡子拉碴的官員拿起合同就大笑,一邊笑一邊招呼自己的同袍過來看:“前陣子從歐洲返航的船只剛送來了烏克蘭人、韃靼人的軍購訂單,我們還說黑海那邊幾個國家都要卷入大戰了呢,沒想到這北邊的場面也絲毫不遜色啊,嘖嘖,搞不好就是幾十萬人的戰爭,別搞得比三十年戰爭的規模還要龐大啊。”
“部里剛說要派出一支陸軍參觀團到南俄平原觀戰,這北邊要是打起來,那就得組織第二支戰地參觀團了啊。唔,定遠軍校那幫子學生兵有福了,剛畢業就趕上這種大場面,這對以后的軍事生涯好處多多。要不是我年紀大了不愿意動彈,也想漂洋過海去莫斯科,跟在他們那位沙皇身后去見見大規模會戰的場面呢,聽說沙皇出征每次都帶著十幾萬大軍,這在新大陸很難見到哦。”另一位年紀稍大的軍官走過來看了看,隨即也搭腔道。
康丁站在那里呵呵賠笑,心想戰爭才好啊,打得越狠對武器軍資的需求越大,戰后恢復生產時需要的物資和金錢也就越多,對于荷蘭、東岸這種在波羅的海地區無領土野心、只想做生意的商業國家來說,那是再好不過的了。
相信等這些文件一一遞交上去之后,執委會一定會責成相關單位立刻未雨綢繆地制定出相應的計劃,以最大程度地攫取其中的利益。什么?你問這所謂的“利益”是什么?很多啦,金錢、人口、市場、物資都是,甚至就連加強了東岸在該地區的影響力都能算是一種利益。更別提,此番東岸應荷蘭的要求并未出售軍資給瑞典王國,戰后荷蘭人也將開放勃蘭登堡——普魯士的市場(包括波美拉尼亞)給東岸——這市場其實都是小事,與荷蘭進一步加深了關系,這才是執委會諸公更愿意看到的。
離開陸軍部后,康丁又在一名熱心軍官的引導下,來到了外交部,將庫爾蘭公國往東岸派遣大使的請求遞交了上去。話說這個國家的元首雅各布大公在得到鄭勇的提醒后,覺得波羅的海確實戰云密布,因此立刻著手轉移重要資產。比如位于溫道的造船廠里很多技師及其家屬,就被他用船送往了新庫爾蘭殖民地,當然溫道還有更多的技師并不愿意離開,這就沒辦法了。此外,一些重要的工廠如冶鐵作坊、鐵器加工廠、玻璃制造廠等,也將開始逐步搬遷,目的地都是新庫爾蘭——庫爾蘭公國實在是太弱小了,無論是瑞典、波蘭還是莫斯科,都能輕易地把他們踩在腳下,若是到時候戰場就設在庫爾蘭公國境內,那就更是凄慘無比了。
總而之,雅各布大公一面往海外殖民地轉移資產和人員,一面開始大量號召國內的人民去殖民地拓荒,并許諾無償分配土地,這無疑吸引了很多一無所有的人。甚至就連波蘭的一些農奴們,在聽到這個消息后也在千方百計地前往溫道,打算乘船前往新庫爾蘭碰碰運氣。
因此,雅各布大公選在這個時候請求與東岸建立正式的外交關系,無疑是為了接下來的戰爭而未雨綢繆的。畢竟,一旦庫爾蘭公國被哪支過路的軍隊給“順手”滅了,雅各布大公倉皇出逃之后,其全部希望可就都寄托在海外的殖民地上了,這個時候不巴結東岸人,還什么時候巴結?(未完待續。)
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