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司黑水地區貿易、商業工作的黃儀沒在碼頭上多做耽擱,很快他便在大群隨從們的簇擁下,穿過一條寬闊的石子路,進入了芝罘島的黑水保安司令部大樓內——下午有一個重要會議,事關接下來的軍事行動,他黃儀也必須參加。
芝罘島最近幾日明顯忙碌了起來,司令部的諸位參謀們不斷跑進跑出,聯絡各支部隊、檢查各類庫存、發放各類補給,忙得不可開交。養馬島、崆峒島上的火藥配置工坊和武器制作工坊內,數百名工人也開始了加班加點,竭盡全力開始生產各類軍資;而在位于芝罘島西側新建的大沽夾河碼頭邊,一家規模中等的機器面粉廠也開始了全力工作,福山縣征來的小麥被小船順著河道運到了碼頭邊,然后由從東岸本土淘汰下來的水力磨坊磨制成面粉和麩皮,統一裝袋后再運至煙臺港,由保安司令部造冊登記。
種種跡象都表明,戰爭已經迫在眉睫,而矛頭很可能將指向朝鮮。
黃儀中午在保安司令部機關食堂吃飯的時候,也碰上了從黑水縣趕來開會的常委梁向儉。梁向儉這個大嘴巴毫不避諱地向黃儀說道戰爭馬上就要開打,為此他們黑水、大泊、廟街三縣還送來了一千五百名山丹士兵,這些人戰斗力不錯,也會騎馬,應該能在此次征朝之役中發揮極大的作用。
另外,他還特地向黃儀透露,此番出征的總兵力很可能將在1-1.5萬人之間,以仆從軍為主,東岸主力基本不動。因為邵樹德認為,光靠那些仆從師已經足夠教軍力孱弱的朝鮮做人了,實在沒必要將戰斗力較強的精銳部隊也調去,徒讓清廷滋生一些不應該有的想法。
聞聽此的黃儀默默點了點頭,三兩下扒完飯后,他便和梁向儉一起,在下午一點整之前,趕到了保安司令部的會議室內,接下來便是正式召開會議了。
下午的常委會召開得非常順利,與會的魏博秋、茅德勝、梁向儉(劉海洋請假)對于進攻朝鮮的議案并無原則上的異議。除了魏博秋對發動此戰的時機表示出了些許疑問之外,眾人均表示支持發動一場小規模的對朝贗懲行動,并從中攫取一些政治、經濟利益。黃儀和湯萌旭二人(常開勝和接替楊明陽的藍果上尉請假未至)雖然不是常委,但也列席了會議,不過他們只有建議權而沒有表決權,且也沒有提出什么疑義,故調集三個仆從師、少許東岸直屬部隊(1萬多人)進攻朝鮮的事情就這么定下了,接下來便是司令部作戰科的參謀們制定并完善計劃。
其實按照組織原則,對于這類軍事行動,擁有全權的邵樹德還是可以一而決的,不過考慮到自己毫無信心的軍事能力,他覺得還是多聽聽眾人的建議比較好。而在一下午的會議過后,與會幾人原則上同意了征朝的決議,于是乎,邵樹德便批準了這份由茅德勝呈遞的作戰申請,即:調集仆從軍第一師、第二師、第三師總計1.05萬戰兵,外加從南方調回的挺身隊第五大隊2000人、庫頁島遣來的山丹士兵1500人、黑八旗重步一個營,并約1萬名軍夫,全軍合計將近2.5萬人。
從這些部隊的組成就可以看出,邵樹德壓根就沒敢動山東的各路人馬主力,畢竟這些人主要還是防著青州府、濟南府一帶的十余萬清軍。這些清軍操練日久,戰力還算是不錯的,他們目前雖然分駐各要點(防備猬集在前線時被東岸大軍從側后登陸掐斷補給線),但若獲悉東岸主力原調,他們花費一兩個月的時間就能輕松集結起來,然后進犯登萊,這顯然是邵樹德不愿意看到的,故他只抽調了這么萬余戰兵,而將主力留在了山東。
不過這1.5萬名戰兵的戰力卻也不是蓋的,至少打起朝鮮人來說還是不難——占領朝鮮或許較難,但取得幾場戰役的勝利,迫使朝鮮主動求和,進而答應東岸人提出的若干條件,卻也是可能辦到的。畢竟,現在的朝鮮王國大軍,無論從數量還是質量上來說,都遠遠比不上被后金完虐的1636年(能戰的多已戰死),他們的主力部隊御營廳的戰斗力,似乎也就那么回事。東岸人只要謹慎對待,自己不出大的紕漏,肆虐南方的全羅道、忠清道、慶尚道一帶綽綽有余,而剩下的,自然就是等待朝鮮人上門求和了,事情就是這么簡單。
1653年6月16日,將近二萬大軍于煙臺港一帶集結完畢,戰斗已經一觸即發。(未完待續。)
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