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港內,細雨連綿。
“即便是旱季,這里每個月也有至少一個星期在下雨。”史欽杰穿著一件洗得略有些發白的藍色襯衫,站在自己辦公室的窗口,眺望著新華夏灣內迷蒙的海景,很是感慨地說道:“在這里待了十來年,以前一直抱怨這里潮濕悶熱、蚊子多、疾病多什么的,沒想到就要離開了,卻分外舍不得。”
史欽杰最近接到了執委會的任免通知書,即執委會擬免去史欽杰新華夏開拓隊隊長、新華夏保安司令的職務,同時任命馬萬鵬為新華夏開拓隊代理隊長。至于說這個大島今后是由馬萬鵬扶正正式掌舵,還是由本土另行派員接替開拓隊隊長之職,則暫時還沒有定論。但無論如何,史欽杰將在近期離開新華夏島返回本土。
至于說史欽杰的未來,則很可能是進入執委會擔任一名中央執行委員,即俗稱的九大長老之一(下一屆執委會擬將11名委員削減為9人)。本土最近很多穿越眾小團體看好他,大家一致認為這些“外鎮節度使”有豐富的治政經驗,進入執委會的話一定能有效提高目前中央政府“拙劣”的治政水平,因此史欽杰很可能將在年底的人代會上被選進執委會。
正在史欽杰辦公室內匯報工作的凱爾聞同樣一陣沉默。他早就已經把全家都搬來新華港居住了,作為有志扎根于此的新興家族,他對史欽杰這個相對寬仁厚道的上司還是很敬重的,因此對其離開也感到有些遺憾。他現在特害怕本土派一個好大喜功的貨色過來,要知道整個新華夏島只有4.8萬東岸軍民,比起至少150萬的各路原住民來說,真的是微不足道的。現在大家該做的應該是深固根本、埋頭發展,可若是新來的長官是個戰爭狂,那么接下來會發生什么可就很難說了,對整個新華夏島來說也難好事。
“我主政此地十來年,自問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史欽杰雙手撐在烏木制作的窗臺上,任由海風將雨絲帶進屋內,只聽他說道:“隨著今年棉花的收獲,新華夏島與本土的貿易總額將歷史性地突破一百萬元,這樣的成績單,拿出去也不難見人吧?”
史欽杰是農業部出身,對于如何種地自然有一番心得。他來到新華夏島十多年,與本地惡劣的自然環境斗、與兇悍狡詐的各路土人斗、再與葡萄牙荷蘭法國等西方殖民者斗,雖然政策舉措不能說沒有失誤,但至少大的方向是沒什么問題的。
另外,他的性格雖稍顯猶豫、懦弱,風格也不夠強勢,但好在他知人善任,愿意聽取下屬意見、愿意放權給會做事的人;再加上他本就是農業系統出身、前中央委員金科拉的死黨,對于以種植園經濟為主的新華夏地區還是駕輕就熟的,因此其主政這個大島十數年,成績基本可以用合格二字來形容——不算特別出色,但至少也在平均水平以上。
史欽杰此人除在農業上頗有建樹之外,他對于貫徹中央意圖也比較堅決,比如在他的大力支持下,新華造船廠利用得天獨厚的優勢(原料豐富),目前已經發展成了擁有兩個專用船臺、一個通用船臺的中型造船廠,擁有技術員、熟練工、學徒工總計約四百余人。在他們的努力下,雖然屢被抽調船只(有的被抽去遠東,有的被抽回本土),但東非運輸公司的船隊規模仍然穩步壯大,目前該公司旗下共有16艘運輸船——清一色的650噸級笛型船——總噸位達1.04萬噸,在西南印度洋這片海域算是首屈一指了。
而也正是這支噸位不小的遠洋運輸船隊的存在,新華夏島的潛力才被徹底發揮了出來。比如,他們從蘇伊士港輾轉運來了大批波蘭、德意志戰俘,這些都有力地充實了島上各處的人力,有的(德意志戰俘)甚至還被遠調至遠東,支援了當地的抗清戰爭;再比如他們利用這些運輸船,將修建于新華港的大型物資儲備庫里的各類商品分門別類售往奧斯曼、波斯、阿曼等國,年獲利數十萬元——當然了,這些國家的牲畜、生絲、女奴、果品(如椰棗)、毛毯、寶石、香水等商品也由這些運輸船運回了新華夏乃至東岸本土,極大豐富了國內的商品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