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尼奧爾的話沒說盡,但劉海洋已經明白他的意思了,大概就是清軍要攻堅的話力量不足;但如果放開了野戰,東岸人又沒底,豬隊友太多,與那幾萬綠營正面會戰就變數很大了,如果再算上游離于在戰場之外卻又一直虎視眈眈的六千滿蒙八旗馬隊,野戰的風險太大,搞不好就要大敗。東岸在遠東攢點力量不容易,可不能輕擲于此,更何況他們為什么要打這種敵人希望看到的大規模會戰呢,這不是以己之短、攻敵之長嗎?
“你的話讓我想到了我國歷史上的名將李世民,這人打仗就深得以己之長攻敵之短的精髓,充分發揮自己兵多、錢多、糧多、人脈多的優勢,從不打無把握之仗,就靠絕對的實力碾壓你,這才是古之名將風范啊。”劉海洋說道。
他這人雖然水平一般,但從諫如流倒也算是一大優點。儒尼奧爾指出咱該發揮機動力優勢調動清軍,然后尋找戰機以多打少、以強擊弱,劉海洋也深表贊同。仗打成現在這個樣子,也不能說就是什么壞事,至少他們沒吃大虧不是么,還把數萬清軍給成功調動了過來,戰役目標已經完成一部分,接下來該尋找機會撤了。
不過帶著一幫烏合之眾在敵前完成撤退,卻也不是什么易與之事。不過好在他們有營寨做屏障,走的還是水路撤退,清軍想追擊都不行,因此總的來說雖有些麻煩,但問題不大,只要事先做好計劃,各部嚴格遵守次序,想要陷入混亂之中卻也很難。
思路一旦定了下來,那么接下來的事情也就順利成章了。清軍仍在不斷朝這里匯集,看他們的旗幟、服色,甚至都有松江府的地方鹽丁、稅丁、團練等雜牌出現了,這無疑說明了一個信號,清軍無法容忍東岸人像牛皮癬一樣賴在常熟、江陰這一片了,搞不好接下來就要發起總攻。
因此,從6月5日開始,各部加快了撤離的速度,戰力稀爛的張名振、張煌、洪習山等人先撤,戰力一般的郝尚久部緊隨其后,而東岸陸軍主力及大順劉國昌部在此期間仍堅守營寨,設在一處小山坡上的炮兵陣地也每天都在發炮轟擊清軍營地,搞得清軍不斷向后退卻扎營,免得天天挨炮子傷損士氣。
6月7日開始,清軍似是也發現了什么情況,開始調集部伍對東岸營寨發起了試探性攻擊,但在戰技嫻熟的東岸部伍槍炮齊鳴下灰頭土臉地撤了回去。
6月9日,殿后的大順淮侯劉國昌等人一把火燒掉了大部分營寨,然后拍拍屁股上了船。劉海洋在接他們上船后,立刻下令全軍溯流而上,順著夏季刮起的東南風,朝鎮江府而去。而在這個時候,他還有暇嘲笑一下清軍:“清軍應對失措,實在是太被動了。他們應該悄無聲息地匯集大軍到此地來,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吃掉茫然不知的我軍,這才是正道啊。”
說這話的劉海洋似乎是忘了,這次清軍本來也沒大張旗鼓過來,要不是江南之地心向南明的士紳不少,讓張名振、張煌乃至鄭氏的那個腐儒代表盧若騰及時得到了清軍的行蹤,這次他們搞不好也是要被咬一塊肉下來的。
不過不管怎樣,大量清軍確實已被調動到了蘇州府,鎮江府應該空虛不已,這個時候殺上門去,清軍應該會很頭疼吧。6月13日,隨著充作先鋒的幾艘炮艇的一陣猛轟,龐大的“盟軍船隊”抵達了鎮江府外圍江面上,計劃中的鎮江戰役將正式拉開帷幕。(未完待續。)
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