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門對著南方的大炮早就開始射擊了。滿頭大汗的炮手們忙得不亦樂乎,不過臉上卻帶著輕松的神情,他們的大炮一如既往地在敵人陣列里制造著恐怖的殺傷。而挺身隊的士兵們則有些緊張,他們的中隊長高萃環正在訓斥著那些因為害怕而身體僵硬的朝鮮士卒,而另外一些山丹人或者順軍老兵則用輕蔑的眼神看向那些臉色有些發白的朝鮮人,心里暗自嘀咕朝鮮人只配當軍夫,當戰士他們還不夠格。
“他們上來了!高中隊長,按照計劃行動!”104連連副高善猛地大吼一聲,朝高萃環下令。高萃環一聽立刻開始給自己手下的小隊長們下令,只見一個弓箭手小隊(50人)立刻上前,他們將步弓從肩頭取下,然后將弓箭搭上弦,對準右前方。
清軍已經沖到了距城墻約一百米處。城頭上的長管炮已經放棄對他們的打擊轉而繼續轟擊正前方,在那里第二波清軍一千多人正潮水般地涌出土墻,似乎要進行連續不斷的攻勢。對著右前方的兩門短管榴彈炮已經換裝了葡萄彈,此時他們也無需瞄準或者費神修正彈道了,只需對準直射便是。
四散的葡萄彈打在清軍的人群中,立刻便造成了不小的殺傷。一些倒霉的刀盾手連人帶盾被整個劈開,血腥的場面讓人震撼。但清軍仍在繼續沖擊,他們已經進入到了五六十米的區域內,此時正面城墻上的朝鮮火銃手已經打響了自己手中的鳥銃,一些臂力過人的山丹弓箭手也拉開了步弓,將一枝枝重箭射向前方。
在他們射擊后,兩側城樓上的挺身隊弓箭手也紛紛將箭枝射向了城下。此時他們也無需瞄準了,事實上他們中大部分人的箭術都很差勁,很多人都是臨時學習如何拉弓的,準頭怎么樣可想而知。但是清軍的人群較為密集,他們只需將箭枝大略射向清軍人群處,基本上都能有所斬獲。
就這樣,在三個方向六門榴彈炮以及約三四百名鳥銃兵、弓箭手的打擊下,這股約一千五百人的清軍在很快就堅持不下去了,還活著的人幾乎精神崩潰地逃往了后方。他們在戰場上前后遺尸近六百具,但換來的也只是剛剛有機會把云梯搭到煙臺堡的城墻上而已。他們中的少數弓箭手進行了有限的反擊,給城頭上的東岸人造成了數人的微弱傷亡。傷亡如此輕微的主要原因還是防守的挺身隊的士卒們都臨時分配到了一件胸甲,清軍弓箭手仰射而上的弓箭根本無法有效擊破高強度弧面鋼甲的防御。因此,只要不是被射中面門和手臂的倒霉蛋,基本不會有人在和清軍的對射中傷亡,而這無疑極大地增加了挺身隊官兵們的士氣。
不過這也就是東岸人才能這么奢侈。要知道在這個時代,純靠手工打制的盔甲的成本是驚人的,任何一只部隊如果有兩三成的人擁有鐵甲的話就堪稱精銳了。而這多半還是一些鎖甲,如果是東岸這種輕便的全身板甲的話,在歐洲也只有貴族和騎士才玩得起,而且質量上還多半不如東岸人的。在這個時代,也只有東岸共和國擁有的強大生產力才能給前線士兵們配備上如此奢侈的裝備,這就是科技的力量!清軍必須用血肉才能填平的科技的力量!
戰斗就是如此輕松!104連的副連長高善原本一直緊繃著的精神也略微放松了一些,任何沖到城下的清軍都要面對左右以及前方三個方向的打擊,而城下又沒有任何能夠隱蔽的地方,因此很快就死傷殆盡。東岸陸軍甚至都沒出手,光靠炮兵、挺身隊的那幫剛剛學會射箭沒幾天的蹩腳弓箭手以及部分鳥銃手就將清軍擊退,實在是太輕松了。
第二波清軍與潰退的清軍迎頭相撞,他們在狹窄的正面戰場上頓時亂成了一團,被東岸炮兵們逮住機會一頓猛轟。在給予他們重大殺傷后,這兩波清軍干脆并做一波,一起向后潰退了,讓城頭上的東岸人看了哈哈大笑。
清軍在這次攻勢中前后共死傷了約六百人,而作為他們對手的東岸人的傷亡呢?除了五人被清軍弓箭擊中外(兩人死亡),就只有一個因為使用了劣質火銃炸膛而重傷的士兵……(未完待續。)
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