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鯨骨外,鯨肝以及一些內臟也必須盡快處理。其中鯨肝是要準備制成魚肝油的,有些內臟也可以制魚肝油,但其他的一些就只能烹飪成食物了。鯨的內臟中含有非常豐富的維生素a、維生素d,制成的魚肝油制劑可以當做營養保健品甚至藥品來使用,給年幼需要補充這些維生素的小孩們服用,價值非常巨大。而鯨內臟中的一些特殊部分,如胸腺、腦垂體、甲狀腺等,按理是可以用來制藥的,因為這些里面都可以提取20多種激素。不過如今看來這對此時的東岸人來說著實太高端了一些,只能無奈放棄。
而在蒸鍋旁邊的廚房內,幾名廚師也正在處理鯨尾鰭。鯨尾鰭在后世是一種名貴的菜肴,肉質鮮美,本土的一些穿越眾自然是好這一口的,出發前也有過此方面的一些囑咐。此時這幾位廚師正在分工處理這段碩大的鯨尾鰭,他們將尾鰭切成條塊,然后用精鹽碼起來,準備帶回本土再說。
這些尾鰭帶回本土后,再將其按照肉質紋理切成細絲狀,再用燙水浸燙個幾遍,待其冷卻后加入一些調料佐拌,做成涼菜。味道不但鮮美無比,營養也相當不錯,不出意外的話在本土應當會成為一道名菜。
這么一算下來,東岸人對鯨的利用真是達到了令人發指的程度,比起歐洲人只提取鯨脂的做法不知道高明了多少倍。可以說除了那些鯨皮外,東岸人能處理的差不多都能在船上或須鯨港內自己處理掉了。而鯨皮由于牽涉到需要一些化學產品如純堿、硫酸等物質,暫時還沒法進行加工,這讓“獵殺者1號”的船長張云略微有些郁悶,雖然鯨皮已經作成鹽藏皮了,但若是拖的時間太長,這對品質多多少少還是有些影響的。
不過須鯨港的鎮長馬蒂亞斯再次成了張云的救星。在聽取了他的抱怨后,馬蒂亞斯表示由于島上經常鞣制一些牛羊皮、海豹皮什么的,因此各種材料都有不少,鞣制獸皮的好手也有很多,因此他們可以嘗試著鞣制一下鯨皮。
大喜過望的張云立刻決定讓他們試一試,須鯨港內純堿沒多少,但可以用石灰水將就著用一下。此外,島上倉庫內還儲存有一定量的硫酸、明礬之類的必備品,因此鞣制鯨皮的條件差不多也都齊備了。
其實鞣制鯨皮說穿了也沒什么神秘的。其無非是幾個步驟,一是浸水,即將鹽藏皮浸水使其恢復到鮮皮的狀態。水一般以15度為宜,浸潤的時間依鹽干的時間來定,一般在12小時左右,總之是使其變軟。由于東岸人捕獲的這條抹香鯨的鯨皮才只鹽干了短短幾天,而且大部分皮還沒有來得及進行鹽藏,還保持著鮮皮狀態,因此這道工序就很簡單了。
第二步就是將鯨皮投入堿性水中(水中加純堿)進行皂化脫脂反應,即油脂與堿反應生成肥皂,同時順便用刀刮掉皮內層表面殘留的脂肪、殘肉等物質。這是個技術活,東岸人也是摸索了很長時間才規定好了脫脂所需的各種化學品成分的配比。此時純堿的數量不多,那么用石灰水代替也不是不可以,大不了多脫脂幾次就可以了。
脫脂完畢的皮再反復水洗、壓油、刮皮,然后再投入硫酸與食鹽的溶液中浸泡。浸泡24小時后再取出放入鉻液(從染料廠拿出的重鉻酸鉀)中48小時,然后取出削勻、壓油,然后用水清洗。當然,這里面沒有重鉻酸鉀的話也可以拿明礬等物品代替。
總之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也不是什么技術含量特別高的活計。17世紀的歐洲人或中國人都知道該怎么鞣制獸皮,東岸人只不過是提供了一些化學藥品而使這個過程中得到的成品質量更高、時間縮得更短而已。鞣制完成的鯨皮厚度大約在兩三毫米左右,可以拿去做衣服、鞋子乃至皮甲。鯨皮制作的雨鞋防水性能極佳,且在冬季酷寒下不會變形斷裂,是一種高品質的皮革。一條鯨魚的皮完全可以制作一兩千雙雨鞋,甚至抹香鯨這種大家伙的皮能做兩三千雙鞋也不成問題。
真的渾身是寶啊!張云也有些感嘆了,這條體重不足60噸的成年抹香鯨預計最終能給東岸人提供兩千多雙高級雨鞋、約13噸鯨油、4噸復合肥(鯨骨粉)、超過11噸五香鯨肉干、200多公斤魚肝油、大量防水雨衣水囊(鯨魚腸制作)等用具、鮮美的尾鰭肉以及鯨魚牙齒制作的工藝品、龍涎香等貴重香料。這些產品的價值張云甚至都有些算不過來了,但是他覺得幾萬元乃至十幾萬元都有可能,這實在太驚人了!他現在真的極端鄙視他的那些歐洲捕鯨同行們,他們沒有東岸人如此出色的加工手段及利用知識,他們只提取鯨脂,其他全遺棄在海里。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往海里扔掉的是什么東西,真是暴殄天物啊!(未完待續。)
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