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4年5月末的大明是混亂不堪的。先是李自成的六萬順軍與五萬余關寧軍戰于山海關,當勝利在望之時,清軍兩萬騎軍突從右側殺出、六萬步軍緊隨其后,順軍猝不及防。其時順軍已苦戰一晝夜,精疲力竭,加之大風突起,飛沙走石,頂風作戰的他們頓時支持不住,大將劉宗敏中箭墜馬負傷。李自成立馬小岡阜,見已難挽回敗局,遂下令撤退,吳三桂與清軍追殺二十里。
第二天(5月28日),李自成至永平,殺吳三桂之父于范家莊,收攏敗兵數萬。其實,從中可以看出,李自成親率的這幾萬順軍戰斗力還是很強的,去掉唐通、白廣恩部明降軍萬余人,李自成參加一片石之戰的部隊在清軍出現時尚有四萬多人,這四萬多人打得吳三桂四萬余、高第一萬余兵馬潰不成軍,以至清軍突襲擊敗順軍后需要追擊擴大戰果時,吳三桂僅有一萬多人能戰。
而當清軍八萬大軍突襲時,順軍在大將中箭受傷、頂著狂風的不利局面下又堅持作戰了小半日,最后還成功撤退,到永平時收攏了近三萬敗軍。在兩倍清軍突襲的情況下還能全身而退,沒有全軍覆沒,這換成明軍哪一支能做到。而且,在這場戰斗中,吳三桂關寧軍損失過半,總兵何進忠戰死;清軍“死傷千余”,鑲紅旗副都統薩蘇喀等人中炮身死、正黃旗佐領阿喇穆等人陣亡。
而在此時的登萊地區,李自成山海關戰敗的消息還沒有傳來,大順委任的權將軍郭升依然在濟寧清點庫銀、通過催餉司向各地地主縉紳們派捐,同時將這些動輒擁地十幾萬畝、數十萬畝的縉紳文人、宗室們找個理由殺掉,然后將地分給那些貧苦的農民。他的這種行為毫無疑問激起了這些縉紳文人們的強烈反彈,為此郭升最近一直帶著他的三千步騎在四處平叛,疲于奔命,一時間倒也放松了對膠東地區的侵奪。
而割據自守在登州的曾化龍見此也松了一口氣,他還沒想好萬一郭升率軍前來他該如何應對,是奮起抗擊呢還是悄然歸順呢?奮起抗擊的話只怕城內的兵將不愿意,而歸順“闖賊”的話又過不了自己內心這一關,這該如何是好呢?好在現在他不需要這么快就做出決定了,因為賊將姚應奉、趙應元二人只帶了五百多人到青州,這么點人是不夠收取登、萊、青三府的,也就只能在青州城附近兜兜圈子,四野之外幾乎全是他們的敵人。
當然了,順軍雖然只控制了青州的一小部分,但并不能代表他們對鄰近的登、萊二州沒有想法。他們大肆收編兩地的地方武裝,只要是稍微有些名氣的土匪、山賊、團練、鄉勇頭頭都收到了大順山東節度使郭升的委任狀。比如,縱橫登、萊、青地區的秦尚行、郭把牌、翟五和尚等曾經“借用”過大順旗號的“義軍”等等,而這些人也都接受了順軍的委任。最奇葩的是,這幫順軍不知道從哪打聽到的消息,竟然派人到煙臺要塞給莫茗莫大首領也送了張委任狀,官職名稱喚作“大順寧海防御使”。
而更奇葩的是,送這張委任狀前來的新任大順登州府福山縣縣令李振綱也一同來到了煙臺要塞,口口聲聲地向莫茗自稱“下官”,讓正拿著委任狀的莫茗哭笑不得。
莫茗猶豫不決,殊不知,此時李振綱這貨也正提心吊膽呢。他看遠近頗有些名聲的莫大首領正拿著委任狀顛來倒去,心中一個咯噔:莫非這莫大首領不識字?又或者他不愿意接受大順的官職?
想到這里,他覺得該加一把火了,于是便說道:“莫大人,大順定鼎天下,郭節帥遵奉天倡議大元帥(李自成)之命收取山東,麾下戰將數十員、經年征戰之士數萬人。自進抵山東以來,六府百姓無不簞食壺漿、以迎王師。而今,德州、濟南、濟寧、臨清、青州皆降,兗州也旦夕而下,唯有這登萊二州尚有冥頑不靈之輩如曾化龍者,聚眾自守,不遵王化。只可惜那曾化龍枉讀了一肚子書,竟不識那氣運鼎革、改朝換代之事,如今徒給家門招禍,覆滅怕是只在頃刻之間。將軍乃登萊勇將,泛舟而來年余間,平亂匪、破劣紳,大小數十戰竟得全勝,勇烈之名遍傳登州。若是將軍投了郭節帥,出兵攻取那曾化龍據守之登州城,郭節帥又何惜保舉一個制將軍給大人?還望大人三思!”
莫茗沉吟了半晌,沒有說話,而坐在旁邊的蕭曦、茅德勝、李文長等穿越眾軍官神情輕松而又戲謔地看著李振綱,不時輕聲交頭接耳兩句;劉忠、庫爾漢兩人則一臉嚴肅,沒有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