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名工程師正在調試旋轉掛架,復合掛架上的模擬彈反射著冷光。
彭林的靴底踩過散落的碳纖維碎屑,蹲身查看電磁彈射導軌的微型液壓鎖。
“隱身狀態下投射巡航導彈的分離流場……”
彭林又開口問道。
而他的話語還沒有說完,總工程師老周便立即回答道:
“風洞試驗修正了三次。”
“一開始遇到的分離擾動問題被我們降低了47%!”
彭林聽著對方的回答,再次默默點了點頭。
轟-20總工程師老周是一個聰慧、踏實且干實事的人,不然的話彭林也不會將如此重大的項目交給對方的手中。
現在看來的話,對方圓滿的完成了彭林的囑托!
……………………
接下來的時間,彭林干脆直接常駐在了西飛集團總裝廠區。
轉眼間,又是一個多月的時間過去。
1989年除夕夜,西飛集團總裝廠區籠罩在罕見的寂靜中,唯有h20-01機庫亮如白晝。
寒風拍打著機庫的鈦合金大門,門縫里漏出的燈光將飄雪染成金色。
機庫內,三十米高的穹頂下,轟-20的黑色機翼在強光燈下泛著幽藍光澤。
總工程師老周正趴在機背的隱身涂層檢測儀旁,凍得發紅的手指緊盯著設備屏幕上的數據曲線。
他軍大衣領口露出的毛衣袖口已經磨出毛邊,這是三年來第三個沒換過的新年毛衣。
“周總工,微波暗室數據出來了!”
年輕技術員小跑著遞來圖紙,呼出的白霧在圖紙上凝成細密水珠。
老周剛要接過,圖紙卻被另一只骨節分明的手截住。
彭林不知何時已站在腳手架旁,防寒服肩頭積著從試車場帶來的雪粒。
他抖落圖紙上的水珠,紅外熱成像圖上代表雷達反射的紅色斑塊正在機翼前緣微弱閃爍。
“鋸齒接縫處的吸波材料還要加厚0.2毫米!”
彭林的聲音混著遠處試車臺的低頻轟鳴,像在給這頭鋼鐵巨獸把脈。
角落里,五六個技術員圍著電磁爐煮餃子,不銹鋼飯盒里漂著的餃子皮早已煮爛。
負責飛控系統的女工程師李敏突然放下筷子,指著艙壁投影的倒計時:“終于快要迎來首飛了!”
她手邊的全家福被電路圖蓋住半邊,照片里三歲的兒子天真可愛!
“同志們,今年是大家奮斗在轟-20項目上的最后一個春節!”
“首飛成功后,我們再開慶功宴,彌補今年的除夕晚宴!”
彭林看向堅守在工作崗位上的工程師、技術員以及技工們,沉聲說道。
自從轟-20隱身戰略轟炸機項目啟動后,他們之中很多人已經近三年沒有離開過工作崗位,沒有回過家,沒有見過家人!
甚至是沒有和家里寫信以及通話聯系過了!
為了國家和明天,他們奉獻了太多!
簡單的晚飯過后,彭林抓起扳手走向主起落架,液壓管路的結霜在他防寒手套上刮出細痕。
他身后,二十多名工程師同時起身,工具箱的碰撞聲再次機庫炸響。
所有人都在做著最后的檢查!
機庫的墻壁上,有著清晰的在項目開工時便寫下的豪壯語:1989,龍騰九天!
子夜零點的鐘聲通過廣播傳來時,轟-20的發動機試車臺正噴出湛藍尾焰!
強光中,彭林抹了把臉上的油污,看見老周對著機翼鄭重地別上三枚徽章:1986年項目啟動時的青銅徽、1987年突破隱身技術的銀徽,以及1988年頒發的金徽!
徽章背面刻著所有留守人員子女的名字!
雪越下越大,覆蓋了機庫外的道路!
外面,嶄新的首飛倒計時牌正在寒風中翻轉:距離轟-20秘密首飛,還剩71小時!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