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最強悍的洲際彈道導彈東風41,不過16.5米的長度,只是直徑增加到了米,這種導彈就能飛一萬多公里的距離,足以打到地球讓任何一個國家。
而現在,射程還不到三千公里的東風-3,長度就是24米,直徑則是米。
這樣來看,東風-3的發射車,技術含量比東風-41還高。
實際上并不是如此。
東風-41是固體洲際彈道導彈,裝進發射筒之后,就是隨時待發狀態,重量63.5噸,而東風-3導彈是液體中程彈道導彈,雖然發射重量是64噸,但是在運輸的時候,運的其實是個殼子,重量也就是十幾噸。
它需要灌裝的五十多噸的燃料,那是需要在發射前加注的,也就是說,需要裝在其他的燃料車上的,這樣一來,導彈發射車需要背馱的重量就會大大降低。
其實,就算是把這個殼搞到車體頂部,也不會讓重心提高多少,但是……
做人都有眼光,得有遠見。
這發射車,雖然說的是給沙某人的東風-3導彈用的,沙某人還給投了兩億美元的研發經費,但是,國內也需要啊。
老舊的型號就不用說了,先進的型號正在研發,巨浪上岸項目,就需要先進的導彈發射車,這個牛皮,秦淼也已經吹出去了。
巨浪1導彈,長度歲只有10.7米,和飛毛腿導彈差不多,但是彈徑已經提升到了1.4米,比飛毛腿導彈粗了一半!飛毛腿導彈發射車的寬度,就已經不夠用了。
而且,飛毛腿導彈還是裸彈,直接背馱在發射車上,咱們的巨浪-1上岸,那是帶著發射筒的,帶上了之后,這直徑就要兩米以上了!
發射車的長短,可以通過增減車軸來實現,但是,這發射車的寬度,那必須要有前瞻性,得滿足東風-3和巨浪-1改型的東風-21使用,也就是說,得背馱2米以上寬度的導彈,那導彈車的輪距,就得三米以上!
眼看著秦淼要走,萬山廠的人都驚呆了。
他們原本以為,自己有測繪瑪茲543的底盤,就擁有了和哈工大平起平坐的實力,現在他們才發現,自己掌握的那點技術,屁都不是,根本就沒什么用處!
更何況,他們還只是測繪了而已,能不能造出來和老毛子產品一樣質量的來,都不知道呢!
“秦總,等等!”
秦淼扭頭:“還有什么事嗎?”
“我們……我們萬山廠,愿意配合你們哈工大的工作,我們愿意給你們搞配套,不管什么產品,只要交給我們萬山廠生產,就一定能生產出來……”
什么共同合作,什么扣除生產成本后利潤對半分,這些統統都不要了。
現在,只要分生產工作給他們,就能讓他們滿足了。
畢竟,三線廠,個個都是嗷嗷待哺啊,等著上面喂是不可能的,他們主動出擊,不過是想要給工廠找個出路。
現在……
“這樣吧,你們把瑪茲543的車橋資料交給我們,我們來參考一下,或許能修改一下我們的原始設計,等完成設計之后,我們會把車橋的生產任務交給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