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老師發了話,做學生也只能聽從。
“張老師,您好!”
呃……
這稱呼,也太官方了吧!
而且,這是刷屏,又不是寫信,還“您好”?
“怎么了?”
見陳立君呆愣著不動,毛偉濤好奇的問道。
“沒,沒怎么,毛老師,您……繼續!”
毛偉濤也不疑有他,繼續說道。
“我是浙江小白花越劇團的毛偉濤。”
還真的是純寫信的風格,毛偉濤說了很多,陳立君也只能片刻不停的打字。
誰知道張恒會不會突然下播。
不過,就算不下播,像這么長篇大論的,張恒應該也不會注意到吧!
只是,陳立君不會想到,張恒不但注意到了,還在她打完最后一段話之后,第一時間給她發了私信。
您好,毛老師,這是我的聯系方式,方便的話,我們詳談!
后面附著的是一串電話號碼。
收到這條私信的時候,陳立君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我被偶像翻牌子,不對,是毛老師被六哥……
咋這么別扭呢!
“毛……毛老師!”
“又怎么了?”
這孩子今天是怎么回事,感覺毛毛躁躁的。
“是……六哥,他回消息了。”
毛偉濤聞拿回了手機。
正好這時候,張恒也下播了。
毛偉濤當即撥了過去。
“喂,您好,張老師,我是毛偉濤。”
剛剛直播間的留,張恒已經基本上了解了毛偉濤聯系他的意圖。
說心里話,像毛偉濤這樣多年堅持,不改初心,始終為傳統曲藝的傳承和發展努力的老藝術家,如今已經不多見了。
更多的是那些頂著藝術家的名號,為自己撈好處的人。
“毛老師,有什么是我能效勞的呢?”
如果有機會,能為傳統曲藝的發展盡一份力,張恒自然不會拒絕。
只是,想要讓曲藝重新走入大眾的視野,重新被人們接受,并不容易。
畢竟,郭德剛只有一個。
越劇也不像相聲。
毛偉濤說了很多,說到最后甚至發起了牢騷。
“國家明明每天都會投入大量的資金,扶持傳統曲藝,可是真正落在實處的又有多少?還有人浮于事,有本事的人得不到重用,得不到應有的待遇,我們團里有個唱小生的,唱念做打,無一不是出類拔萃,可來團里五年了,始終沒法轉正,每個月拿著一千多塊錢的工資,養家都成問題,我向上面反應了多少次,可一直沒有結果。”
“每年拍上兩出戲,全部靠送票,這就算發展傳統曲藝了?都是在做樣子。”
能逼得毛偉濤這位性情溫婉了一輩子的老藝術家發牢騷。
可以想象,現如今越劇的發展和傳承已經到了何種危險的程度。
越劇還是個大曲種,那些小曲種呢?
處境只怕更加艱難。
要怎么改變這種局面?
張恒也沒有好的辦法,原以為對方需要的是資金支持,可現在看來,并不是他想的那樣。
難不成讓他換上行頭去唱戲?
借助他在網絡上的號召力,捧出一個越劇網紅?
這樣……
好像也不是不行。
雖然有點旁門左道,但首先要讓越劇紅起來。
“毛老師,您……想沒想過創新!”
“創新?怎么創新?”
張恒對越劇了解的不多,可傳統的越劇名段翻來覆去的也就是那幾段。
《牡丹亭》、《西廂記》、《碧玉簪》,還有《梁山伯與祝英臺》。
要想創新,首先就要在曲目上下功夫,排出觀眾喜歡的新戲。
還有就是傳統的戲曲表演,太過公式化了,無論是演員,還是舞美設計,都是一板一眼的,現在的年輕人怎么可能喜歡這種僵硬,一成不變的表演。
所以,方方面面都要變,變得更容易被年輕觀眾接受。
“毛老師,這只是我的一家之,對不對的,您……別在意!”
在張恒看來,像毛偉濤這樣的老藝術家都很注重傳統。
張恒所說的創新,幾乎可以說是離經叛道,對方可能并不容易接受。
“不,不,你說的這些……對我很有啟發,不過,我需要再好好想想,張老師,您……如果有時間的話,我希望可以面談。”
“沒問題,不過最近我有些事,可能段時間內沒辦法去浙江……”
“沒關系,我可以去找你。”
呵!
沒想到這位老師還是個急性子。
最終兩人將見面時間定在了下周。
毛偉濤心滿意足的放下了手機,本來只是抱著試試看的想法,沒想到張恒會這么熱心。
“毛老師,您……是要去上海見六哥嗎?”
陳立君滿臉激動的看著毛偉濤。
這孩子,心里想什么都寫在臉上了。
“你也想去?”
“我……我自己買票!”
毛偉濤看著一臉窘迫的陳立君,突然想到了剛剛張恒說的一句話。
越劇要想被現在的年輕人接受,最重要的就是捧出一個能夠被大家喜歡,愿意去追捧的角兒。
這孩子……行不行?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