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么……三坐標的一次檢測合格率大概是60,不過剩下的40也還有一部分可以挽救,總體上大概可以達到80左右,好的時候能到85。”
作為技術部部長,鐘世宏對這些數據自然如數家珍,幾乎無需思考就報出了答案,同時隨手把剛剛拿起來的葉片遞給常浩南。
“這么高?那這些……”
后者翻過來調過去看著手中的廢品,不過憑借肉眼確實很難看出來是哪里出了問題。
“良品率是只考慮加工過程的。”鐘世宏稍稍固定了一下戴在頭頂的帽子:“這里面的葉片,大多數是在裝配和測試環節出現的損壞。”
“目前大多數的壓氣機葉片材料還只是馬氏體不銹鋼,最多用到ti-6al-4v這類低標號的普通鈦材,我們對這些材料的銑削加工也算是輕車熟路,最多再加幾道應力釋放工序,影響一些生產效率而已。”
“但是你知道,我國的航空發動機大量借鑒蘇聯設計,所以在葉片跟輪盤以及機匣的裝配過程中會用到一些鉚接結構,這些航空緊固件的材料一般是蘇聯標號的Бt16鈦合金,也就是ti-3al-5o-45v,對于咱們來說還算是個新東西,無論是生產、加工還是裝配,都比較容易出問題。”
“原來如此……”常浩南心中了然,并暗自記下了鐘世宏所說的這些內容。
華夏對于鈦合金材料本身的研究并不算晚,諸如tb2、tc4這些航空領域用量較大的鈦合金,基本都是在60-70年代完成的國產化。
包括剛剛鐘世宏提到的Бt16,其國產化型號tc16鈦合金也是1990年左右就已經誕生了。
但問題在于,光有一塊材料是沒用的。
生產出鈦合金棒材只是萬里長征
制造難題(為月票金主fnkerr加更18)
雖然常浩南也是,剩下的后面幾天陸續補上(月票金主投了83票,所以加8章)
(本章完)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