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過了半個時辰,李萬年離開了公主府。
他根本就不擔心自已和公主的事情暴露,而且就算是被王守義知道了,對方還要幫著隱瞞,這就是有恃無恐的地方。
回到了軍營,祝英臺就進入了中軍大帳,聳了聳鼻子。
“節度使大人找你做什么?”
似乎是沒有聞到異常的味道,所以心情也沒那么的糟糕。
“給我升官了,現在我是馬軍副廂主了!”
“恭喜啊,這么快又升官了!”
“先別著急恭喜,他的招式在后面呢!”
“這節度使為難你了?”
“他讓我做了營州的兵馬使,三日之后拔營前往營州,而且不可攜帶家屬!”
李萬年說完,祝英臺眉頭微皺:“現在八大另外幾百里都不見契丹大軍,現在營州可是他們攻擊的重點了,去那邊駐守,壓力很大!”
“這就是問題,而且營州的刺史還是他親侄子王信!”
“這節度使沒有兒子,王信就相當于他的親兒子了,如果王守義還是生不出兒子,估計這王信就要過繼給他了!”
祝英臺對王守義的情況很了解,畢竟朝廷當時派他們來幽州,就是想要牽制王守義,對王守義的情況做了全面的了解。
“這是后事,王守義對我不信任,雖然派我到遠離他的地方,可也一定會會讓王信看住我,影響我實力的擴張,但對方要是出事了,王守義也會治我的罪!”
李萬年看到這背后的風險,也覺得頭疼。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到了那邊再研究對策,而且你手上有兵,還怕斗不過一個王信嗎?”
“你說的有道理,船到橋頭自然直,到時候肯定有應對之法!”
李萬年心中也寬慰了一些。
“另外,目前募兵已經基本結束,新兵募集也就一千八百人,實在是募集不到新兵了!\"
聽到祝英臺這么說,李萬年不意外:“我已經有所預料,所以才讓那八百契丹兵加入我軍,加起來,也算募兵兩千六百人,我們的總人數也達到了七千之數!”
李萬年也覺得未來可期了。
“鎧甲的數量還是不夠,上次擊潰契丹兵也就繳獲七百鎧甲,所有甲胄加一起,也就兩千七百副,這個比例還是少了一些,至少要超過三千五百副!”
祝英臺已經體會過披甲率高了之后士兵的戰斗力,現在迫切的想得到更多的甲胄。
“王李二村已經在制作了,同時也讓顧家幫忙,只是新一批的鎧甲做好,我們已經到了營州,不過好在可以幫著顧家打開通往渤海以及高麗的生意路線!”
李萬年如此說道。
“他們不僅可以走陸路,還能走水路直達錦州,但錦州刺史目前處于半獨立的狀態,也不聽王守義的調遣,更不聽朝廷的調遣,和渤海國勾連不清!”
“是嗎?”
李萬年來了興趣。
“是的,這錦州刺史已經十六年沒有變動了,他是李唐朝廷派駐的最后一位錦州刺史,名為李達,而那時候的王守義還不是幽州節度使呢!”
“他這人如何?”
李萬年追問道。
“為人死板,至今還沿用唐末帝的年號!”
祝英臺說完,李萬年眼前一亮:“這位是大大的滴忠臣啊!”
......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