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川異動
    李靖也沒有想到鹽川郡的鹽湖居然能煮出不苦澀的鹽,原本人人嫌棄的不毛之地,居然一下子成了戰略重地。
    李靖一方面給天子發送了鷹信,另一方面增派一萬五千軍隊和兩萬頭駱駝補給前往鹽川郡。
    蕭夏在鹽川異動
    三門峽也一直是制約長安的關鍵瓶頸,就像被扼住喉嚨一樣,河北糧食無法大量運往長安,隋唐統治者才會兩次遷都洛陽,當然也有別的政治因素。
    這天天不亮,三門峽的黃河上傳來一連串的巨響,巨響聲如天雷,大地震動,連陜縣的百姓也聽到雷聲以及大地的輕微震動。
    爆炸聲一連持續了三天,兵部耗用了上百顆巨型鐵火雷,三天后,陜縣百姓震驚地發現,矗立千年的三座巨石消失了,準確說是中間的巨石消失,兩邊巨石縮小了十幾倍,變成了岸邊的兩塊石墩,黃河一下暢通了。
    陜縣十幾萬百姓一片歡呼,三門峽巨石消失,意味著陜縣要開始崛起了。
    三天后,數百艘五千石大船組成的龐大船隊浩浩蕩蕩駛過了三門峽,滿載著各種戰略物資沿著黃河向北方失去,
    黃河的另一座鬼門關便是龍門壺口瀑布,這確實不是人力能改變的,但聰明的船工們便想到了旱地行舟的辦法,從側面的巖層頂上修一條路,用人力將船只從陸地拉過去,繞過了壺口瀑布。
    但這種辦法也只能走中小船只,大船不行,按照天子的部署,軍隊在壺口瀑布上下修建了臨時中轉碼頭,和兩處中轉倉庫。
    然后用數千頭駱駝將物資走陸路運往北面的中轉倉庫。
    考慮到即將到來的鹽川郡之戰,蕭夏又下旨,向延安郡再增兵三萬,使關內道的兵力達到了十一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