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支軍隊就是薛氏兄弟和蘇定方的三萬騎兵,他們負責攔截唐朝軍北上,他們的后勤由蕭夏主力供應。
蕭夏本人再親自率領五萬大軍以及十萬頭駱駝滿載糧草過軹關陘,前往絳郡的絳縣建立后勤補給點,同時負責拔掉瓦崗軍沿途補給點。
最后,蕭夏又命令秦瓊和賈務本各率一萬軍隊,占領長平郡和上黨郡。
一共動用十七萬大軍,發動了對河東的偷襲式進攻,為期三個月。
這里面最重要的任務便是李靖的偷襲安邑縣,他率領一萬精銳之軍一路向西抵達陜縣。
目前唐王軍已經全部撤退進關中,潼關以東包括弘農郡和崤函古道都被張須陀的軍隊占領。
行軍數天后抵達了陜縣,在陜縣進行了補給,近百艘千石戰船已經提前抵達陜縣碼頭,它們用了一天的時間,將李靖的一萬軍隊送過黃河。
黃河北岸是芮縣和河北縣,這兩縣雖然在河東郡的地盤內,但它們其實和黃河南岸是一體的,地理上被北面中條山與河東隔離,地理上并不屬于河東,所以唐朝后來就把它們和黃河南岸的陜縣、桃林縣一起劃為陜州。
芮縣無兵駐扎,李靖在這里建立了補給點,一旦行動失敗,晉王實施第二套方案時,李靖就要從原路撤回,在芮縣等待新的命令。
大軍從芮縣向北輕兵而行,用五天時間走虞芮古道翻越了中條山橫嶺。
翻過了中條山,軍隊抵達了鹽池,一座很大的鹵水湖,這里也是整個中原、河東、關中的食鹽來源,也曾是天下最大的鹽產地,這里還有著名的銀坑和銅坑。
唐王軍拼死要奪回河東道,原因很多,其中一個極為重要的原因就是為了奪回鹽池,雖然延安郡也產鹽,但產量不大,遠遠滿足不了軍隊和關中百姓的需求。
如果奪不回鹽池,那么李淵只能從蕭夏那里買鹽,就必須承受每斤一百文的鹽稅,不僅財稅流失,更重要是被蕭夏卡住了脖子。
軍隊在鹽池南部駐扎下來,而安邑縣就在鹽池西北部,李靖派斥候去附近的虞鄉鎮尋找情報點。
大約兩更時分,斥候回來了,帶回兩名情報探子,晉王軍探子是在兩個月前就抵達了河東郡,他們的情報對李靖軍事行動能否成功極為重要。
“啟稟李將軍,安邑縣本來百姓就少,城池也小,現在進駐兩萬軍隊后基本上已經沒有百姓了,尤其這里是瓦崗軍后勤軍糧重地,更不準普通百姓進出泄露情報,安邑縣已完全是一座軍城。”
李靖想了想問道:“里面倉庫是臨時修建的嗎?”
斥候點點道:“都是臨時搭建的營帳,位于北城,南城是民房,現在是士兵的駐地,城北全是大型倉帳,據說很壯觀,城頭有士兵嚴密巡邏,防守非常嚴密。”
李靖又問道:“有幾座城門?”
“兩座城門,一座南城門,一座北城門!”
“不是說有三萬駐軍嗎?”
“回稟將軍,原本是有三萬駐軍,但幾天前又調了一萬軍隊去河東城支援,現在只有兩萬駐軍。”
李靖緩緩點頭,他們之前制定的奇襲方案完全可以實施。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