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蕭夏心中,他早已視楊麗華為母親,陪伴楊麗華走完了人生最后一段路。
楊麗華的病逝,讓蕭夏心中哀痛萬分,下令全城舉哀,他親自披麻戴孝為母親守靈,楊麗華的棺槨暫時棲靈在大明寺。
按照楊麗華生前的遺愿,她的靈柩最終將送到泰陵下葬,和父母安葬在一起。
歷史上,楊麗華應該是死在天子西巡的路上,但因為有了蕭夏的存在,楊麗華命運被改變,她又多活了八年,時年五十七歲。
同樣,她的寶貝外孫女李靜訓應該在十年前病逝,也是因為蕭夏的干涉,李靜訓今年已經十七歲,依舊健康活潑地活著,并和裴仁基的次子裴行儉訂了親。
到了十二月下旬,來護兒和周法尚的戰報不斷送來,蕭夏才終于從楊麗華去世的哀痛中走出來。
來護兒率兩萬軍在南海郡登陸,并在南海郡刺史馮盎的全力幫助下,在南海郡清遠縣大敗林士弘的五萬軍隊,來護兒追敵不放,最終將林士弘以及五千殘軍包圍在蒼梧郡的封川縣,叛將昆寧開城率軍投降,老牌叛賊林士弘終于在絕望中放火自焚身亡。
來護兒又率軍橫掃嶺南各郡,所有心懷鬼胎的官員紛紛打消了造反的念頭,向江南道總管府效忠歸附。
蕭夏當即下令,封來護兒為嶺南東道諸郡安撫使,率軍坐鎮嶺南東道,同時緊急調一萬軍隊去支援周法尚。
隨著嶺南東道的安定,蕭夏又派官員趕赴南海郡開港貿易。
和來護兒結束了嶺南東道的戰爭不同,周法尚在嶺南西道的平亂戰爭財剛剛開始。
周法尚率三萬軍抵達桂陽郡,立刻和桂陽郡刺史、南梁大將董景珍的軍隊發生了激戰,最終因為隋軍兵力和裝備占優而獲勝,擊敗了董景珍的一萬軍隊,斬敵六千余人,俘虜兩千人。
但周法尚也付出的傷亡三千人的代價,這是因為隋軍有點不太適應嶺南西道的天氣和叢林環境,導致士兵戰斗力下降。
周法尚不敢再輕易南下,一方面命令士兵在桂陽郡休養適應,另一方面向晉王蕭夏求援,要求追加援軍和藥材。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