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粗鹽就直接沒有人買了。
當然,不光是吳縣,吳郡的各縣街頭都有兩家鹽店,都是一家城南,一家城北,同樣的紅頂白墻,西海鹽店,特別醒目。
也同樣排了長隊。
五天后,毗陵郡的四個縣,晉陵縣、江陰縣、無錫縣和義興縣也同樣各出現了兩家鹽店,一樣的裝飾,一樣的售賣方式,一樣的排了長隊。
這天上午,在吳縣城北的鹽店像往常一樣開門了。
店鋪是每月五百文租的官方店面,大約五六十個平方,紅頂白墻,格外醒目,牌子寫著‘西海精鹽店’五個字。
鹽店前排了兩排長隊,每條隊伍足足排到里外,幾個店員忙得腳不沾地,將稱好的一碗碗賣出去,鹽都是裝在小木碗中,每碗一斤,每人最多只能買三斤。
一共兩個店員,一人收錢,一人放鹽。
“這位大娘買兩斤鹽!”店員收了錢喊了一聲。
店員用一個小木碗,從大鹽斗中舀一碗鹽,抖抖平,就是一斤。
撐開大娘隨身攜帶的布袋,把兩碗鹽倒入布袋中。
“大娘,兩斤了,你走好!”
兩個年輕人動作麻利,頭腦靈活,效率很高。
“我是開酒樓,三斤太少,我多買幾斤行不行?”一名中年男子問道。
“掌柜對不起啊!以后酒樓可以送貨上門,現在剛開始,鹽不多,煩請您多找幾個伙計來排隊。”
“那就算了,先買三斤。”
掌柜給了錢,店員喊道:“這位掌柜三斤!”
另一名伙計動作麻利的將三碗鹽倒入掌柜袋中。
鹽店不遠處,三名捕快挎著刀在來回巡邏,幾名男子鬼鬼祟祟看著鹽店議論什么。
捕快立刻上去喝道:“要買鹽排隊去,在這里商量什么,想犯事嗎?”
幾名男子嚇得連忙走開,找到一家茶館把情報記下了。
吳郡和毗陵縣每縣各有兩家鹽店,店名都叫西海鹽店,店東主身份不詳,但有官府保護,店里只賣精鹽,二十文一斤。
他們寫下了調查情報,立刻趕回江都向萬家匯報。
(本章完)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