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抵于闐
半個月后,蕭夏率領三千騎兵抵達且末城。
戰爭已經結束,隋軍主力押送著羌人戰俘和牧民以及大量財富返回西海,蕭夏暫時沒有回去,他率領五千騎兵留在鄯善城,他要巡視這片大隋王朝新的疆域。
且末城并不是后世的且末縣,而是是傳說中的且末古城,三萬樓蘭國人曾逃到這里,后來又漸漸消亡,
隋朝時城池還在,玄奘在《大唐西域記》有記載,叫做折摩馱那古國,但城內已沒有人了。
原因主要是吐谷渾的滅亡,且末城和鄯善城一起消亡了。
但此時的且末城內還有兩百六十戶人家,約一千三百余人,在且末河旁種小麥為生,另外還有隋軍的三百駐兵。
蕭夏已決定按照歷史進程,設立鄯善郡和且末郡,徐旻任且末郡都督,曹太岳任鄯善郡都督,各率一千人駐扎,任期兩年。
雖然條件很艱苦,但兩人都毫不猶豫接受蕭夏任命,成為大隋王朝在絲綢南線的
兵抵于闐
蕭夏欣然點頭,他已經按照歷史的脈絡建了且末、鄯善二郡,如果能在西域再建一個于闐都護府,倒也是創造了歷史。
三天后,眼前的綠色漸漸多了起來,軍隊終于抵達了于闐城,于闐國建國至今,從未見過這么龐大的軍隊,整個于闐城都慌了,關閉城門,軍隊全部上城,連國王尉遲烏蘇毗也上城查看情況。
這時,粟特商人安公主動挺身而出做和事佬,他告訴國王,隋軍是來攻打吐谷渾,并非是針對于闐國而來,而且來的主將是大隋親王,大隋皇帝的兒子,非同尋常。
也不知國王尉遲烏蘇毗是聽信了安公的調和,還是畏懼隋軍,他下令開城,帶著王子尉遲跋質那出城去見隋軍主將。
隋軍已經在城外臨時扎了一座大帳,蕭夏在大帳內接見了國王和王子,從面相上看,果然和高鼻深眼的胡人不一樣,相貌更加平和,很像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