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職保證三天內完成!”
蕭夏當即進行軍隊部署,他命令陰世師率兩萬軍隊西去敦煌郡,走絲綢之路南線前往鄯善城,討伐鄯善城的吐谷渾勢力,他交給陰世師的原則是,鮮卑人中除了婦女和孩童不殺,其余鮮卑人一概斬盡殺絕。
五天后,從姑臧縣到湟水縣的數十座烽燧點燃了,這是即將進行戰爭的準備,雖然和之前約定的三月上旬相差二十天左右,但烽火就是命令,李景和長孫晟立刻開始整頓大軍,準備作戰糧草物資。
三天后,蕭夏的八百里加急命令抵達了湟水縣,這時,兩支大軍已經準備完畢,看完了命令,李景和長孫晟各率軍向赤嶺以及黃河九曲方向而去。
蕭夏和屈突通率領七萬主力大軍進入了大斗拔谷,此時是二月下旬,相當于后世陽歷三月下旬,河西走廊的冰雪已經消融,雖然還是頗有寒意,但不影響出兵了。
大軍帶著三萬頭駱駝和十四萬匹戰馬而行,每個士兵配兩匹戰馬,一匹戰馬騎行,另一匹戰馬馱負兵甲、干糧和水。
三萬頭駱駝主要是馱負糧食和其他軍用物資,糧食可不光是士兵吃,戰馬也要吃黑豆,光吃草不行,另外還有十架大型投石機零件。
實際上,他們攜帶的后勤還是不夠,但有上一次對吐谷渾戰爭作為基礎,這次討伐就容易多了。
不僅整個大斗拔谷都是隋軍地盤,而且隋軍的土地到了大通谷的南面,也是西海北岸,大通城和西海北城兩座軍城都成了隋軍的駐兵點,不僅各駐扎五百士兵,城內還有大量糧草物資。
所以大軍一路到西海北岸,都不缺補給。
東線和南線也是一樣,都有上一次對吐谷渾作戰的戰果作為底子,隋軍在西海東南岸修建了西海東城,駐軍兩千,囤積大量糧草物資。
南線的樹墩城和曼頭城都被隋軍拿下,駐扎士兵,囤積糧草物資,都是為了完)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