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拒招攬
天亮時,蕭夏率領十萬大軍進入了潼關,羅士信上前向蕭夏行禮道:“啟稟總管,我們在倉庫里抓住了一名士兵。”
“人呢?帶上來看看。”
不多時,一名嚇得戰戰兢兢的士兵被帶了上來,他就是守倉庫的士兵,他發現有很多糧草物資都來不及帶走,他又偷偷溜了回來,企圖盜竊物資,不料正好被羅士信的手下發現了。
士兵跪下磕頭道:“小人張貴,拜見總管大人!”
“你是哪里人?”蕭夏問道。
“小人是鄭縣人。”
蕭夏點點頭又問道:“你們軍隊到哪里去了?為何要放棄潼關?”
“軍隊都去華陰縣了,聽說賀若大將軍投降了漢王,韓大將軍率領一部分軍隊撤到華陰縣,潼關軍隊也跟著撤退。”
賀若弼居然投降漢王了,這倒讓蕭夏沒有想到,關鍵是蕭夏不知道賀若東殺了楊筠,如果知道這一點,那么賀若弼投降就能理解了。
“韓大將軍是誰?”
士兵戰戰兢兢道:“是韓僧壽!”
“華陰縣那邊有多少軍隊?”蕭夏又追問道。
“具體多少軍隊小人也不清楚。”
蕭夏又問了一些潼關守軍的情況,便讓士兵把他帶下去,暫時囚禁幾天后再釋放他。
蕭夏沉思片刻,現在他的優勢就是,他知道對方,而對方不知道他,把這個優勢利用起來,便能打敵軍一個措手不及。
蕭夏當即下令,十萬大軍重新退回到潼關之外,他親自率領三千軍隊守潼關,由王漢暫時出任潼關主將。
這樣就會給宇文述一個錯覺,守潼關的軍隊是從函谷關撤回來的三千人。
中午時分,一支五千人的漢王軍殺到了潼關,主將叫李弘泰,是賀若弼手下的大將。
他原本以為潼關軍隊已經撤走,便過來接管潼關,沒想到潼關上依舊旌旗招展,站滿了守城士兵。
李弘泰著實愕然,連忙催馬到城下問道:“城上守將是何人?”
片刻,王漢探身出來笑道:“原來是李將軍,李將軍不在蒲津關,怎么來潼關了?”
李弘泰愣住了,他也不解問道:“王將軍不是在函谷關嗎?”
“我昨天接到調令,讓我率軍回來守潼關!”
“那函谷關怎么辦?”
“我留了一千軍隊駐守,應該問題不大。”
李弘泰眨眨眼笑道:“不如我來替王將軍守潼關嗎?王將軍還是回函谷關,一千軍隊恐怕守不住關隘!”
王漢搖搖頭,“雖然我和李將軍關系不錯,但大家各為其主,我不會效忠漢王,請回吧!”
王漢一擺手,城上數百支弓弩對準了李弘泰。
李弘泰嚇得連忙調轉馬頭便走,他沒有任何攻城武器,無法攻打潼關,只得率軍返回,在半路上,正好遇到漢王楊諒親自率領的十五萬大軍。
漢王楊諒在雀鼠谷全殲楊筠的十幾萬大軍后,聲勢大振,原本一直觀望的河北、河東的府兵紛紛表示效忠,使他的大軍迅速增加到三十萬之眾。
這次攻打關中,漢王楊諒調動了二十五萬大軍,對長安勢在必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