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攻倫敦!博學家
小小不列顛島,七個國家,實在是太多了。
鄧肯都不打算讓七國時代的苗頭出現,準備直接把他們一波全部摁死了。
亞瑟王依靠圓桌騎士,用了十二次戰役才打完的戰斗,他準備一口氣推了敵人的老家。就像前面說的那樣,亞瑟王只不過是這個時代苦苦掙扎的小人物,在歷史大勢的洪流下,盎格魯撒克遜人都讓她吃盡了苦頭,鄧肯并不介意把亞瑟王的重擔隨手掀了。
八千大軍兵分三路!
鄧肯讓塞維魯率領三千人,直接從漢普郡攻入伯克郡,庫林、加拉文作為副將統帥,克維托率領另外三千人,從漢普郡進攻南薩克斯,巴爾頓和埃德蒙森作為副將統帥。
他自己則親率兩千騎兵,由克里岡作為副將,一路長驅直入,直接進逼倫敦城下。
別看這番布置好像是在打一場大戰。
但其實就是鄧肯掌控的五個縣城,單挑盎格魯撒克遜人控制的十幾個縣城的地盤,戰役的距離就是從這個縣打到隔壁縣去,撒克遜人根本就不敢正面抵擋,直接將大量的兵力集中到了倫敦一帶。
因為當初帝國城市化擴建的時候,倫敦是地盤最大發展最快的城市,已經修建了真正的城墻,完全可以依托城防跟鄧肯打消耗戰。
可能有點貶低的意思,但事實上,現今整個不列顛島,就只有倫敦才有真正像樣的城墻城防體系。
也是因為這一點,撒克遜人入侵打下倫敦廢了好大的勁。
八千戰兵。
鄧肯為了刷點傳說度,都沒有帶上后方的不列顛民兵戰團,因為他要是集結一兩萬的大軍進攻肯特王國,那是真沒啥傳說度了,酒館都不好意思大肆宣揚。
別人打仗,恨不得兵力宣傳的越多越好,十幾萬人就敢號稱五十萬大軍。
鄧肯反其道而行之,兵力宣傳越少越好,全部上真正的戰兵精銳,主打一個以少勝多,看看能不能再薅一點傳說度的羊毛。
沒辦法。
他現在獲取傳說度越來越難了,不給自己上點‘以少勝多’的狀態,真不容易打出一點傳說度來。
其實這會兒尤瑟王也有點懵逼的。
本來他麾下也有一些領主軍隊跨海遠征,但是不知道為什么,人回來了,卻沒有全回來。甚至回來的那些人,態度也比較奇怪,居然勸說尤瑟王一起出兵進攻撒克遜人。
鄧肯打不列顛島的下面地盤,那些人就勸尤瑟王收復柴郡等地,要是能打到約克郡就更好了。
這會兒尤瑟王還在猶豫,但是塞維魯已經直接拿下伯克郡了。
戰報傳來。
蠻族外籍軍團立了大功,一波強沖擊潰敵人,加拉文還直接勸降了一批人,伯克郡輕輕松松被攻下了。
忠誠!
這些蠻族外籍軍團作戰十分勇猛,砍同族斧頭也掄得飛起,只是強沖了一波,就完全擊潰了敵人,一口氣打上了木質城墻,甚至還有一個蠻族精銳重裝斧兵同時拿到了先登和奪旗之功。
不出意外。
很快他就會被總督大人冊封成為真正的貴族騎士,一下子帶領全家完成了階層跨越。
羨慕吧?
拿命去換的戰功。
這個叫做康諾的蠻族勇士連中三箭兩刀,依舊浴血而戰,斬殺五六個敵人,傳聞中據說流血半斗,依舊奮勇殺敵,一直堅挺到友軍再度攻上城墻。
這件事聽說已經驚動總督大人了!
要知道按照最近軍事改革的軍功體系,先登陷陣斬將奪旗,全部都是
圍攻倫敦!博學家
整個不列顛島的精華,全部都在倫敦周邊的地區,跟康沃爾郡的窮鄉僻壤完全不一樣,這里甚至可以修建出大莊園大農場,還有泰晤士河方便引渠灌溉,周邊還有荒廢的葡萄園等。
可以說帝國設置不列顛行省這幾百年,所有的發展重心都在倫敦這里。
“都荒廢了。”
“要是能快點打下倫敦,應該還能搶種一波!”克里岡也是滿臉感慨道。
這里才是他的老家。
這么好的土地,讓給撒克遜人,完全就是可恥的行為,都對不起祖先。
鄧肯下馬,伸手抓起一把松軟的黑泥土,點頭道:“還很肥沃-->>,撒克遜人不擅長耕種,倒是讓土地修生養息了。”
“只要漚肥一下,明年必定有一場大豐收。”
泰晤士河應該算是英國的母親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