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敘手中有鎮山卒五萬、江陰軍兩萬。
魏宗保手中,有精銳武卒五萬,蠻獠軍四萬,如有必要還可在蜀中調騎兵。
竇鼉手中,還有兩萬江陰殘兵,也可一用。
而顧道?
六萬火槍兵,一萬鐵浮屠和兩萬輕騎兵。至于白隆的兩萬騎兵,有奶便是娘,也可爭取。
“如此,我掌握的兵力大概是顧道的兩倍,縱然遼東軍兇猛,優勢在我!”
太后坐在御書房,盤算著江南的兵力。
她這個算法,但凡跟竇慶山溝通一下,竇慶山都會用目瞪口呆回應她。
“如有必要,可以燒了姑蘇糧草。”
太后自認為還有一招毒計兜底,到時候這么多軍隊,顧道餓也餓死了。
而且快到春天了,江南應該多雨吧。
“太后,劉監正來了。”
小凡子稟告。
“哼,他若來送秘信,你自收了,若是有話說,本宮跟他沒話。”
太后冷冷地說道。
這家奴就是狗,給他好臉色,他就敢吃里扒外。
趁著本宮昏迷,竟敢把都水監秘報交給袁琮,前幾日本宮忍他。
現在本宮拿回朝政大權,沒剝了他的狗皮,已經是念他這些年辛苦的恩典。
小凡子出去,很快拿來一封密信,太后打開一看,不屑地扔在桌上。
密信來自江南:
擊潰翻山軍,但其主力消失,顧公懷疑魏無極過江,請太后戒備。
“顧道跟丟了翻山軍,還來欺騙本宮,你當魏無極傻了,還是本宮是呆子?”
太后根本沒當回事。
“小凡子,立即請袁公和幾位尚書過來,北狄在西北鬧得歡,需要商量對策。”
小凡子領命而去。
隨著江南之戰的深入,自然引起了斯隆國和隗倫的注意,他們開始不安穩。
根據都水監的情報,斯隆國佛子把各大部族召集在一起,商議建立制度。
據說給出主意的,是大乾的書生。
而隗倫,不斷朝著草原滲透,要重召舊部,不斷試圖騷擾涼州、青州、甚至是寧州。
此時兵力都在江南,北方要怎樣處置?
袁琮根本沒來。
這兩天太后在朝堂上手伸得長,什么都要管,好像沒她不行。
袁琮直接回家休息了。
反正江南的事情有顧道,不會出什么問題,其他也沒什么大事。
至于其他幾位尚書。
春天快到了,蕭由巡視關中水利去了,實際上就是對太后眼不見心不煩。
還剩下三位。
“斯隆國正在調整內政,北狄余孽隗倫,還不斷滲透草原,諸位有什么想法?”
太后在書案后面端坐。
掃視一眼三人之后,慢條斯理的問道。
安靜。
過了一會兒,還是安靜。
“高尚書,你是兵部尚書,如何看?”
沒人說話,太后只能點名。
“臣老了,想法不及太后高瞻遠矚,此事全憑太后一而決。”
高岸的語氣平淡恭敬。
這話堵得太后氣堵在嗓子眼,最近這幾天,高岸就是這個態度。
看似尊敬太后,實際上是出工不出力。
太后也曾繞過高岸,找兵部的其他官員,想要培養親信架空高岸。
可這些官員,問他事情,他能說得頭頭是道,甚至能拿出大量資料。
但要問他們意見,那就是,請太后圣裁。
圣裁?
太后也不是全知全能,縱然知道事情始末,她哪里知道怎么辦?
以前遇到事,有人給出專門意見。
或者幾個重臣商議討論,最后拿出一個合理的辦法,然后她來決定。
現在沒人給意見!
太后才發現,大權獨攬好像不那么容易,她沒有經驗的短板,暴露無遺。
“陸尚書,你有什么意見?”
太后轉向陸端。
“回太后,大乾如今在南方征戰,至于北方還是防守為主,南方戰事結束再說。”
陸端說道。
但是等于沒說,這誰都知道。
“怎么防守?”
太后繼續問。
“軍隊防務屬于兵部,臣不太懂。”
陸端說道。
“高大人,怎么防守?”
太后轉頭問高岸。
“太后英明果決,可一而決,兵部照辦。”
啪的一聲,太后拍了桌子。
聽著三人對話,吳文濤的脖子,都快縮到了腔子里面,生怕太后看見自己。
千萬不要問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