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害怕了。
“蕭由,本宮知道了,你是顧道一黨,你們內外勾結,你們要干什么?”
說不過,就潑臟水。
高岸起身拉住蕭由,讓他不要激動,警告的意思已經達到,沒有繼續刺激的必要了。
“太后重了!”
“蕭大人,只是語失當,但也是一心謀國,當然太后寬宏大量,定然不會跟他一般見識。”
高岸出來和稀泥。
不過有點拉偏架,把蕭由咆哮的事,輕描淡寫地掀過去了。
太后氣的胸口生疼。
你們這些奸賊,抱團欺負本宮?
“高尚書,你是兵部尚書,沒想到文過飾非本事,竟然也如此拿手。”
“蕭由沖撞本宮,目無尊長,必須治罪!”
太后嘲諷高岸的拉偏架。
但是沒有過多糾結,她深切感受到,這些臣子已經抱團排斥自己。
暫時放過蕭由,等江南事情了卻,慢慢再說。
“不過你說得對,本宮心胸大度得很。”
“蕭由也沒說錯,江南的事情,是本宮一時不查,做了錯誤決定。”
高岸拉偏架,把蕭由頂撞的事情,輕輕揭過去,太后也找房抓藥。
把自己在江南犯的錯,輕輕揭過。
“但魏無極還活著,翻山軍過江這這種鬼話,相信的人都是包藏禍心。”
“今天本宮把話放在這,顧道的兵,只能在江南征南,一兵一卒不許北上。”
太后擲地有聲地說道。
“太后!”
高岸再次開口了。
“戰機瞬息萬變,吳王身在前線,判斷最為精準,臣認為還是不要限制。”
雖然高岸也不相信顧道的理由,但是作為一個兵部尚書,他選擇相信前線將領。
“不要再說了。”
“本宮不相信這么荒謬的理由,如果魏無極真活著,翻山軍真的北上,本宮自有辦法。”
太后擲地有聲地說道。
高岸不再語。
因為沒有必要,顧道跟別的將軍不一樣,太后這道命令對他來說就是放屁。
他的兵要北上,誰也攔不住。
但是高岸忘了一件事,遼東艦隊南征百越,根本不在長江附近。
騎兵要渡江,依靠的是民船,而民船都在李渠的手中掌握著。
太后暫時取得了主動權,大權在握的感覺回來了,也不繼續留這些人。
她立即找來劉鐵柱,馬上給江南飛鴿傳書。
一封是李渠的,不許他幫助顧道的騎兵北上。另外一封是給顧道的。
這一封寫的就很多了。
太后剛才對幾位大臣,又哭又鬧,為了爭奪朝政控制權,不顧太后的臉面。
但是給顧道寫信,確是極盡的溫和。
因為她心中清楚,此時只能指望顧道收拾殘局,最重要的是,顧道不好惹。
所以必須溫安慰。
“賢婿,本宮錯了,不該被鄭克寧蠱惑,臨陣換將,讓你受了委屈。”
“朝臣太小家子氣,趁本宮生病,蠱惑陛下,才給你三萬戶。”
“本宮覺得,五萬戶差不多,戰后補上。”
“江南之戰最要緊,不要往江北派兵,朝中已有風風語,本宮會很為難,錦瑟也會為難。”
“若翻山軍真的北上,本宮自有應對,你一定要盡快平定江南,錦瑟和孩子等你回京。”
兩封信,讓劉鐵柱發了出去。
太后以騎兵北上拿捏朝臣,也放出話,騎兵不能北上,就必須保證這一點。
否則,她前腳剛堅定下令,后腳顧道的騎兵北上了,那就顯得她命令一文不值?
所以她才在信中,對顧道放低姿態,溫相求。
而且她相信,顧道能聽她的話,配合她不再提什么騎兵北上。
因為,她認為。
顧道得到吳王之位,已經滿足了,臨陣換將的委屈已經暫時壓下了。
此次聽從朝廷命令,繼續征戰江南,就是已經證明,顧道不想跟朝廷鬧翻。
她放低身段,顧道無論心中怎樣想,面上一定會妥協,不再提調兵的事。
不過這些手段,都是治標不治本。
她還有新的計劃。
辦完這些事情之后,太后換了衣服,帶著小凡子,秘密出宮。
她要拜訪魏家,拜訪魏宗保的父親魏戴。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