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程如何,為什么要這么安排之類的,一句沒提。
這感覺隔靴搔癢,你倒是說清楚啊!
太后又打開了李渠的奏折,眉眼間的愁云終于舒展開了,李渠比顧道靠譜。
作為朝廷曾經的六部大佬,他知道朝廷想要看什么,也知道太后想要知道什么。
他把江南的局勢、大焱歸降的原因,以及后續如何處理,寫得清清楚楚。
“顧公不戰而屈大焱,此乃神來之筆,自此南越如巨石壓頂,再無翻身可能。”
“朝廷可提前布局,接手江南之方略。”
太后把李渠的奏折,傳遞給了袁琮,她則長長地松了一口氣。
心中郁悶一掃而光,取代的是喜悅。
大乾要在她手上一統天下了,原本以為就算風調雨順,一切如意,也要好幾年。
可是現在就來了。
一切來的太突然了,突然的讓她覺得有點不真實。
顧道提出這一招先弱后強,先破大焱再破南越,沒想到效果如此好。
“袁公,準修之所奏!”
“三師如此深明大義,朝廷該給他們重賞,世襲國侯,賜丹書鐵券,以彰其功。”
太后當場決定。
“對了,要盡快送往江南,順便給魏無極送一封信,他若肯效仿三師,本宮許他世襲為王,賜丹書鐵券,食邑萬戶。”
說完這些,太后站了起來,背著手在原地走了幾下,恢復了往昔的威風。
“太后,老臣饞酒了,趁著大喜的日子,能否賜一杯烈酒,讓老臣高興一下。”
鄭國公精神矍鑠地開口了。
“善,國公此大善。”
“元祥,去把御膳房都叫醒,有什么弄什么,今晚本宮請諸位愛卿喝一杯。”
元祥答應一聲,趕緊去張羅。
外面的官員正在興頭上,本來就想要喝一杯慶祝一下,沒想到太后如此善解人意。
立即搬桌子,擺凳子,等著喝酒,甚至有人開始張羅著做詩了。
“太后,咱們是不是忽略了一個人!”這個時候溫爾雅走上來,低聲提醒道。
“誰,忽略了誰?你說修之么?”
太后一皺眉,有些不高興。
顧道之功,是高興之中的不高興事兒,因為太大了,已經不知道如何封了。
此時封王,那滅南越之后那?
“不,并不是顧公,而是顧公和李鎮撫都故意沒有提的一個人。”
“他二位不提,太后卻不能不想著。”
溫爾雅說道。
顧道和李渠都沒提到的人?
太后有些疑惑,什么人這么重要,這兩個人為什么只字未提?
等等。
“顧磊,你說的是大焱圣主顧磊?”
太后突然反應過來。
“對,雖說大焱是三師當家,但是大焱圣主也算是一代帝王,主動歸降大乾不能沒個說法。”
溫爾雅說道。
主動歸降的說法么?
太后突然眼前一亮,這個說法好啊,而且顧磊這個身份也玄妙啊,簡直是主動送上門的答案。
顧道大功難封,那不如給他干兒子。
就當他干兒子主動歸降,那他顧道沒什么功勞了,而且他也不會有什么意見。
這也許就是顧道不想讓朝廷為難,故意想出來的兩全其美的辦法。
不過不能自已說出來,否則群臣會以為,自己吝嗇功賞,故意找顧道麻煩。
“溫大人,你說修之和李渠,為何不提顧磊?”太后眼睛一轉,看向了溫爾雅。
她老毛病又犯了,什么事都讓別人出頭。
“顧公應是想要把大功給義子,避嫌不提罷了,朝廷卻不能不賞其獻國之功。”
“臣建議,賜顧磊為吳國公,封萬戶,世襲三代,賜丹書鐵券。”
溫爾雅大聲說道。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