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征戰的角度來看,遼東軍在大焱軍民心目中,那是神一樣的存在。
若是顧道率領下進攻大焱,必然所向披靡。
可是如果從朝堂平衡來說,最不應該進攻大焱的,就是遼東軍。
因為李重當初胡作非為,現在的遼東已經尾大不掉,她一直想要削弱卻苦于沒辦法。
再讓顧道滅大焱?
“茲事體大,容本宮想一想,除袁公之外,所有人退下。”
太后冷峻地說道。
這畢竟是一場大戰,當場做決定的確有點輕率,太后猶豫思考也正常。
除了袁琮,所有人都走了。
“元祥,讓所有人退下,任何人不準靠近御書房,本宮跟袁公有話說。”
太后繼續下令。
元祥立即清退了所有太監和宮女,親自檢查了每個角落之后,退出門外。
“太后如此慎重,所為何事?”
袁琮不喜歡太后這個做派,有什么事不可對人,非要這樣遮遮掩掩?
如果真是不可對人,那圣心獨斷即可,留下自己干什么?
“請老師為我解惑。”
太后姿態放得很低,也不自稱本宮了,直接稱呼袁琮為老師。
袁琮沉著臉,不想說話。
現在把我當老師了,算計我們逼死太皇太后的時候,你可不是這幅嘴臉。
但終究是太后。
“太后請說,老臣不一定能解惑。”
老師的話不好聽,太后只當做是沒聽到,這老頭刀子嘴豆腐心,不可能不幫忙。
“老師,我知自己是一介婦人,胸懷不及男子寬闊,所以時時自省。”
“可是有一件事,我始終如鯁在喉。如今到了不得不拿主意的時候,您一定要教我!”
太后可憐兮兮地說道。
聽太后這么說,袁琮果然心軟了,一個女子肩挑大乾如此重擔,也的確不容易。
“我知道你想什么。”
袁琮不等太后繼續,他直接點破其心思。
“你擔心的是,大乾之禍,不在大焱,甚至不在江南,而是在遼東。”
太后激動地點了點頭。
可接下來袁琮的話,如同一瓢涼水潑了下來。
“這件事老臣不能幫太后拿主意,只是有句話請太后自己思量,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不過太后無需擔心,無論太后怎么選,老臣都站在太后這一邊。”
袁琮說完起身,顫顫巍巍地往外走,太后趕緊上去那攙扶。
“老師……”
她還想要一句實話。
“該說的說完了,你廢話也沒用。肩挑大乾不容易,你自己選的,你自己扛著。”
袁琮的話很無情。
好的師父教徒弟就是如此,有些道理不能點透,得讓她自己去領悟。
否則東西永遠是師父的,只有徒弟自己做了決定,去承擔后果。
才能從中吸取教訓,永遠記得這個道理。
尤其是袁琮對人心的把握何等老辣。
太后把位置放得再低,那她也是太后,自己絕不可以老師身份,幫她做決定。
因為一旦事情發展有所不協,太后就會冒出一個想法,都是老師當初逼我做的這個決定。
到那個時候,不但兩個人關系會惡化,甚至變得相互猜忌,絕非好事。
決定你來做,我作為臣子都支持。這是他最好的處理方式。
袁琮老了,太后氣地把桌子上的東西都摔了。
放低身段就求來這么個結果,她心中十分不甘,這是什么老師,關鍵時刻不幫自己。
太后焦躁地在御書房徘徊。
從中午到了掌燈時分,午膳和晚膳都沒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