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嬰也早就注意到了他們。
墨聞立刻起身作揖道:“在下墨聞,我等不請自來,還望海涵。”
迦嬰回了一禮:“不勝榮幸。”
墨聞朝側目一瞥。
一灰袍儒修即刻上前笑道:“在下柏飛,曾有幸在海州詩詞大會見過迦嬰道友。”
“今日登門,一來討杯沈家喜酒沾沾福氣,二來倒是有個困惑的問題,想請教道友。”
迦嬰挑眉:“喔?請講。”
柏飛的神色嚴肅起來:“此前傳聞你已身故,海州眾儒修因此圍剿寒淵城,滅殺羅家一眾大能為你報仇雪恨。”
“可如今你卻突然現身......”
殿內的氣氛逐漸凝重起來,迦嬰的笑容也緩緩消失。
要知道,讀書人最看重名聲、氣節和信義。
尤其強調“行一致”、“名實相符”,對于“欺瞞”、“虛偽”較為排斥,同時也極其重視群體倫理和道義責任。
所以,儒修們在面對“死而復生”的迦嬰時,更多的不是喜悅,而是審視和質疑。
柏飛目光如炬,追問聲愈發銳利。
“自你死訊傳開已過半年,此間有多少人為你寫詞悼念、奔走復仇。”
“你既未死,為何整整半年音信全無?”
“哪怕當時身處險境,事后也該傳一句平安吧?”
迦嬰眸色微沉。
她心中了然,這些儒修此刻在意的,早已不是她的生死。
——而是她對外的隱瞞。
這半年來,因那則死訊而起的悼念詞章,為她復仇而奔走的足跡,甚至有人為此血染寒淵城的土地。
她的“沉默”像一根刺。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