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績可于族庫額外換取功法典藏,珍寶靈物,還請武兒哥收好。”
    自分設二老開始,周家上下的體制也隨之發生了巨大變化,愈發地像宗門大制,但卻又留存著血緣親情。
    就比如六宗七脈,它們除了要上交部分資源給宗族,以作底蘊,再受族正院的監御外,其余就是獨立自處,有著極高的自主性,如經營產業,栽培修士,治牧山野一方等等。
    而功績和家族二老,便是將這龐大家族凝聚在一塊的強力樞紐。
    各宗脈子弟無論仙凡貴賤,只要居于山中,且尚未及冠或出師之前,皆可無償受家族的供養,月俸穿度,習文練武,修行明法等等。
    但只要及冠明志,或是修行有成后,再想獲得供養,就必須為家族做事,打理山岳湖淵,整頓產業,不然就只能得到最基礎的月俸零碎,渾噩度日。
    至于說離開族地于治下為官,那自然是由郡國供養,只有成就化基境界,才能兩邊皆得利。
    所謂功績,便是職務待遇以外的特殊制度,只要為家族做事,就能根據職務行徑而獲得功績,仙凡子弟皆可得;且功績可用來換取功法秘術,也可用來謀求延壽靈物,或是化基至寶,乃至是辟脈資格!
    而這正是一眾家老為激勵族人所想出來的法子,只要族人尚有上進心,就必然會為之激昂向上。
    即便真的無欲無求,那親人家眷的前途呢,生養自己的垂暮長輩呢,子孫后代的將來呢,又有多少人能視而不顧,必然會將大部分族人囊括其中。
    畢竟,除了傳承性寶物外,其余東西可沒規定只能兌換者使用。
    可以說,這樣的制度不僅不會讓周家日益疏遠生陌,反倒還愈發親密相合;而且有了奮斗所望,勾心斗角自然也少了不少。
    當然,周修煬也不能真把家族往宗門上拓進,除了功績制度外,亦有‘養老’、‘教幼’、‘明志’等制度為家族保障。
    周修武也知道周修煬擔憂什么,虛手接過令牌,淡聲說道:“我打算在治下開設一家武院,納弟子以盛國,族中子弟若是有想法,皆可來學。”
    說到這里,其微微一頓,“也給我在明法峰立一席位,每旬皆會去,以作解惑明法。”
    “我在蠻遼也尋得了不少秘術法門,過幾日你遣一二族人來,將其抄錄去,也能補盈些傳承底蘊。”
    聽到這些話,周修煬緊繃的心弦也是緩緩落下,臉上更露出和藹笑容。
    “修煬代家族謝過族兄。”
    “這些東西我都會算作貢獻,定不讓族兄失望。”
    “家族還有些事務要忙,我就不打擾武兒哥了。”
    說著,其便躬身退下,化作流光遠遁明玄宮。
    周修武望著其遠去身影,心中雖有所動,卻并未掀起多少波瀾。
    力道寶物已從阿力亟遺骸取得,升靈一二便可為化基道參;而覆滅東巒部族的修士也被他手刃得十之八九,以祭常家亡靈。
    如今心愿已成,道途也有所望,他自然也絕了外出游歷或執掌家族的想法,只想定于故土,好好鉆研本意前路。
    與此同時,在定南地界的某座廟宇內,周平盤坐于蒲團上,平靜望著面前的懶散少年郎。
    便見少年郎微微上前,眸中也是精芒涌現,躍躍欲試。
    “周道友,你要功法不要?”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