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處如此大世,鎮南郡國想要謀求迅猛發展,除了有能力的文武官員外,自然也需要修士來拱衛疆域,固國安邦。
    甚至,無論文臣還是武將,越往上就越需要修士來擔任,不然精力有限,根本就承受不起那繁重擔子。
    也只有在負擔較輕的底層治理體系,因為修士稀少的緣故,為減少不必要的損耗,才會以凡人為官治御縣鎮。
    當年的趙國便是如此,底層的縣官吏卒由凡人來擔任,雖然有著諸多弊端,卻也省去了極大的治理成本。
    最重要的是,正是借助科舉選凡人為官,趙緒才得以奠定人道之基,才有了如今的昊明人皇。
    而隨著趙國修士越來越多,自然也開始出現修士為官的現象,只是還沒有蔓延到底層罷了。
    鎮南郡國作為一方國邦,治下有百家仙族,北有九門道院,廣納南陽仙緣,內有金林道院,集八方英才,境內修士自然不在少數,足有兩萬余人。
    只是,這兩萬余眾內,有八成是啟靈修士,比凡人強不到哪去,只能招為軍伍,或地方守備,再授以鍛體法門,這才勉強能發揮些作用。
    至于剩下兩成能成就煉氣,還是周家這些年苦心栽培的成果,用來鎮守地方倒是合適。
    而除了這些鎮守職務外,修行百藝對郡國而,也是極為重要的,關系著能否蓬勃壯盛。
    也正因如此,才會有這么一場比試,為的就是把修行百藝也正式納入郡國的制度體系。
    望著身側銳氣顯露的青年,周修卿淡笑不語,心中也有了些許想法。
    當年周家為減輕宗族負擔,于山外設立四藝閣,以供應治下氏族修行所需;而他向來性淡,不拘資糧修行,再加上對丹道有所造詣,自然就被派來,成了四藝閣的首批駐閣修士。
    但隨著時間流逝,局勢變化,這駐閣一職也是慢慢成了常定留守,而他更是成為了其中的丹閣主,廣招門徒以授道。
    就放眼這大殿內,這些煉丹師就算不是他的門徒弟子,那也多少受過他的指點,要得喚他一聲師伯。
    而他身側這鋒芒銳目的青年,其名為宋繼新,雖源于昭平郡宋氏,卻只是個相隔不知多少代的支脈子弟,自小家境貧寒,說是寒門都不為過,但卻是他的得意門徒。
    十二歲拜入師門,一年時間就掌握了十三種丹方,三年便成就丹師之長,可煉碧玉、升靈等寶丹;如今不過十七歲,就已然精通丹道至理,只需再進一步,便可稱得上丹道大師!
    單就丹道造詣而論,周修卿也就在見識和穩重上勝過了些許,剩下還真不如自己這位弟子。
    ‘若是繼新能成就大師,那無論是家族還是郡國,都能跟著受益,這得和族里告知一二,看看能否拉為客卿。’
    受了清心寧神術法的加持,宋繼新情緒也平復了不少,卻依舊是那么朝氣昂揚。
    咚!
    一道沉悶鐘聲陡然響起,震得眾人心神守一,更在四方閣上下回蕩,久久才消散而去。
    而一道身影也隨之出現在高臺上,乃是四宗的周修牧,如今則算是郡國一派的人,也就是周曦越這一派。
    “此番考核需煉制六種丹藥,分別是益氣,盈元,補元,壯靈,碧玉,升靈。”
    “不得跳級煉制,且每輪考核原材最多三份,倘若三份皆失敗,則算作不過關。”
    “至于考核成績,將根-->>據煉制耗費時間,成丹品質,耗材多寡,來綜合評定。”
    周修牧頓了頓,揮袖而動,便有大量靈材寶物自四周涌來,隨后整齊擺在眾多丹師面前,正是益氣、盈元二丹的煉制原材。
    這兩種丹藥作為最常見的一階丹藥,且煉制難度極低,自然最適合當作考核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