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初中,我和他在一塊兒待的時間比正常的夫妻待的時間都久,一下子畢業了,而且倆人心里都有數,以后能見面的次數是會少之又少。
準備動身前的一天傍晚,于波找到我,從不喝酒的倆人決定來個一醉方休。
正常的情況,這時候肯定應該找個像模像樣的酒館或者小飯店,至少點上三菜一湯,然后啤酒白酒一起上。
無奈當時我倆的口袋里比臉都干凈。
我掏出十八塊五,于波有二十九塊六。
倆人加起來也沒到五十塊錢。
這點錢想喝酒,還得吃飽飯,顯然不怎么夠。
倆人一合計,決定買上酒去學校對面的小攤。
當時就是吃著小籠蒸包,喝著胡辣湯,各自干了半斤白酒和幾瓶啤酒。
這事過去了好幾年,可我清晰的記得店老板娘的模樣,以及他濃重的魯南口音。
老板娘心眼兒很好,還以為我倆失戀了,來這里買酒發泄情緒,好說歹說勸我們要看得開。
從那以后,對于我而,胡辣湯和小籠蒸包就有了特殊的意義。
在黃河大酒店樓下等了三分鐘,于波咧著嘴,氣喘吁吁地從大廳跑出來。
“馬子,你哪根勁兒不對勁,怎么想起一大早吃小籠蒸包喝胡辣湯?”
“你他娘的少啰嗦,叫著你吃早飯,還這么多毛病!”
于波撓了撓頭,然后嘿嘿一笑:“就是早了點,我正做夢——嗨!和你說這個干嘛!你說咱倆是不是有心靈感應,昨天晚上躺床上,我還想起咱們那次醉倒在學校對面的小攤上,你……你可是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淚,說……”
“閉嘴吧!都幾百年前的事了,還扯這事做啥!”
“你敢說忽然打電話叫我去吃小籠蒸包喝胡辣湯,不是想起這事?”
“少廢話!”
不到三分鐘車就停了。
義和鎮中心學校對面還有小攤,此時冷冷清清的,我下意識掃視了一圈,并沒發現當年擺攤的那對魯西口音的中年夫妻。
這讓我略感失望。
好在有另外一家賣胡辣湯的,是個背略有點駝的老太太。
更巧的是她旁邊就有個賣小籠蒸包的中年大叔。
急得當年我們醉倒在此時,這片空地熱鬧得如同集市一般,各種小吃應有盡有,來吃飯的男女老少皆有,尤其是一早一晚,沒想到此時冷清了不少。
我坐的位置恰好挨著賣小籠蒸包的中年男人,就忍不住問他:“大叔,人怎么這么少了?不但吃飯的少,賣飯的也少了!”
中年大叔苦笑一聲:“這不一回事嘛!因為吃飯的人少了,賣飯的人才會變少,平時還稍微多點,今天周末,又是學校過大周。”
“人怎么會少這么多呢?我記得幾年前……”
“現在鄉鎮的學生數量少了,十年前我兒子在這里上學時,一個年級八九個班,每個班四五十人,可現在呢?我聽說最多的年級三個班,加起來都不到一百人,這年頭我們這行難干啊!”
“學生數量怎么會少這么多?”
我又問了遍。
“一是計劃生育鬧的,再加上這幾年經濟不景氣,房子貴,教育成本高,百姓們生不起,更養不起啊!”
“是啊!一般的工薪階層辛辛苦苦攢幾十年才夠買房子的,還買不到大房子,最愁人的是養孩子,花錢沒數不說,需要大量的人力付出,真是難啊!”
“當然還有個原因!現在家長們都重視教育了,希望孩子能在更好的環境里上學,所以千方百計讓孩子到縣城讀書,當然縣城的也往市直擠,人往高處走嘛!說白了,還是教育資源不公平啊!”
我和中年大叔閑聊著,老太太已經把胡辣湯端了上來,我把第一碗推給了于波。
這小子貪玩愛吃,也不客氣,抓了一把香菜末撒到碗中,便喝了一大口,還吧嗒嘴。
“這味道不錯嘛!”
我白了他一眼:“你小子肯定餓了吧!”
“味道真不錯啊!不信你嘗嘗。”
說著話,老太太端上了第二碗。
我隨手拿起勺子,舀了半勺嘗了嘗。
還別說!這味道真不錯。
“大娘,你做的胡辣湯怎么這么好喝,肯定是有啥竅門吧!”
老太太一邊用圍裙擦著手,一邊朝我嘿嘿笑:“哪有什么竅門,就是都用好材料,好好做,用點心。”
我忍不住笑著吵她豎起大拇指:“童叟無欺,這就是把生意做好最大的竅門!”
老太太笑了笑,也不再解釋。
我剛想轉身再喝兩口胡辣湯,忽然聞到一股特殊的氣味。
仔細聞了聞,不禁頭皮一麻。
這是死人的氣味啊!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