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31日2點27分!
當敲擊鍵盤落下“全書完”三個字的瞬間,老滄仿佛經歷了一場跨越時空的漫長旅程。
指尖懸在鍵盤上方遲遲不愿離開,心中翻涌著如潮水般復雜的情緒。
有對這段創作時光的不舍,有故事終于圓滿落幕的釋然,還有身體的深深疲倦,更有對所有支持本書讀者的深切感激,種種心緒交織纏繞,難以表。
回首創作歷程,《閨蜜》從2022年的4月開始構思,5月12日正式在咪咕發文,到2025年5月31日完結,先后經歷了3年零兩個月的時間,共計創作398萬字。
就更新速度而,屬實有些拉胯,更對不起老滄觸手怪的隱藏身份,想當年老滄也是日更五萬字,并以一己之力直接將小組更新量拉升幾個量級的卷王,現在只能哀嘆一聲“好漢不提當年勇”了。
不過老滄也很無奈,在創作《閨蜜》這本書的時候,正好趕上網站改革,簽約稿費直接腰斬,老滄當時剛剛買了房子,經濟方面屬實也有些捉襟見肘,在不知道新書前景如何的情況下,只能又在外站開了一本書,就是大家熟悉的《重生1975:開局撕毀回城凋令》,兩部作品幾乎是同一時間開書,所以從22年到24年老滄一直是處于雙開狀態,每日的更新量都在一萬四千字左右,屬實也不輕松。
想想過去的這三年,老滄只想說一句“你知道我這三年是怎么過來的嗎?”
記不清多少個清晨,鬧鐘未響便早早醒來,迫不及待地想將腦海中構思的情節付諸筆端;也數不清多少個深夜,窗外萬籟俱寂,唯有臺燈下的鍵盤聲在陪伴,只為了能讓故事的發展更加精彩。
讀者朋友們很難想象到一個職業作家的執拗和堅持,相信有很多網絡作家都有這樣的感受,那就是每天碼字碼到吐,但一天不寫還渾身難受,要是因為別的事情耽誤了更新,還會有一種濃濃的負罪感,好像自己做了什么無法原諒的事情,而老滄就是在這種“矛盾”感中堅持了整整三年...
三年吶...
訴完苦,現在說說《閨蜜》這本書的成績吧,這部作品首發平臺為咪咕文學網,也就是曾經的移動閱讀基地,作品發表之后幾乎上過本站所有的榜單,在分發渠道之后表現更是亮眼,在番茄小說網曾達到150萬在讀的高度,9.1萬人點評,9.4分。也曾在七貓上獲得十多萬讀者留評論,多次登上必讀榜;更是拿下過書旗小說年度金榜第一的殊榮,百度以及其它渠道表現也都非常亮眼。
在版權開發方面,本書也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不僅推出了專業團隊制作的有聲版本,更令人驚喜的是,本書還被改編成了網絡短劇。
在有聲劇方面,老滄比較喜歡的有兩個版本,第一個是頭陀淵團隊首發在喜馬拉雅的那個版本,這一版上線后20天不到的時間播放破億,到目前共取得14.4億的播放、65.5萬的月票以及79.6萬的訂閱量。
另一個優秀的版本是眾創眾閱團隊制作的,這一版則是在番茄暢聽表現喜人,曾連續半年多霸榜番茄暢聽都市種田分類的播放第一。
而以《閨蜜》改編的短劇有三個版本,有用小說同名的,也有用《乘風破浪》這個名字的,也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這樣的數據對于老滄而,已經算得上是巨大的個人突破了。
尤其是在稿費方面,更是讓老滄體驗了一把什么叫月入百萬的感覺。
當然了,月入百萬只有一個月,就是發版權費那一個月,其他時間都是中規中矩的...嘎嘎嘎...
老滄能取得這些成績,離不開讀者朋友們給予的珍貴認可,你們是支撐我不斷前行的動力源泉。
這話不是說說而已,而是真的感謝,在作品發布之后,尤其是在渠道分發之后,老滄最期待的就是翻看評論區的留。
想不到吧...老滄也是一個窺屏怪。
你們的每一條留、每一個建議,老滄都認真閱讀。
每當看到評論區里讀者對劇情和角色的熱烈討論,看著自己筆下的故事和人物被大家津津樂道的時候,老滄就感覺成就感滿滿的。
當然了,老滄也看到很多朋友提出了許多寶貴的意見和建議,甚至于批評謾罵,每當看到這些內容的時候老滄都會認真思考的。
有讀者指出某個情節邏輯上的小問題,老滄立刻修改完善;有讀者分享自己對角色的獨特見解,讓我對故事有了新的啟發。
還有許多讀者一路追更,見證著主角從籍籍無名到逐漸成長,在評論區為他加油打氣,這種互動讓我感受到了創作的意義。
在這里,我想對所有讀者說一聲:謝謝你們的喜歡與包容,是你們讓這個故事有了溫度,有了靈魂。
為了感謝廣大讀者朋友們,等作品正式完本之后,老滄會從各個平臺的讀者評論中挑選一部分精彩點評,做成集錦發到番外里。
說完成績,再說說作品本身吧!
先說老滄對本書的整體評價,如果按照十分制的話,老滄會給《閨蜜》打7分。
說實話,并不是很滿意。
一方面是因為這部作品是老滄的轉型之作,之前老滄一直是在寫抗戰文兒,22年的時候網文大環境發生了變化,抗戰文不能寫了,再加上老滄在軍文方面也陷入創作瓶頸,在一次偶然的機會,老滄參觀了本地的一個以知青為主題的景點(給家鄉的景點打個廣告:莫尼山非遺小鎮),當看到里面那些老式收音機、泛黃的海報、帶著歲月痕跡的搪瓷杯……這些充滿年代感的物品,瞬間勾起了老滄對那個特殊時代的回憶與好奇。
于是老滄便開始查閱大量八十年代的資料,從人們的衣食住行到社會變革,從流行文化到經濟發展,越深入了解,就越被那個充滿機遇與挑戰的時代所吸引。
隨后老滄便萌生了創作一部年代重生文的想法,希望能通過主角的視角,帶讀者重溫那段波瀾壯闊的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