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子寧與林氏二人交換了一番信息,沈子寧才知曉了此事從頭到尾究竟是怎么回事。
林氏是沈山的生母,在沈山十二歲那年,林氏的丈夫沈江河,也就是沈山的父親,一心想要考取功名。
而林氏彼時已經開始做木材生意并且養活一家人,林氏不愿意放棄她的事業,而沈江河也不愿意放棄建功立業的夢想,于是二人分道揚鑣。
沒有和離書,只是沈江河帶著沈山一起離開了蜀中。
林氏對沈江河的不辭而別失望透頂,從此以后權當是沒有這個丈夫,一心一意開始經營林氏產業。
后來,林氏成立了八大坊七大軒,而沈江河也考上了功名。
沈江河曾經派人回來接林氏,但林氏不肯原諒他當初的不辭而別,并且放下狠話此生不復相見。
直到沈江河病重去世,林氏都不曾再見他一面。
沈江河去世后,沈山曾經親自回林府,林氏知曉他孝順,也沒有過多責怪于他。
但是彼時沈山已經是三品少師,林氏知道沈山與沈江河一樣想要在朝堂有一番作為,所以依舊是拒絕了沈山想要請她入京的求情。
官商勾結乃是重罪,尤其是林家彼時在蜀中已經赫赫有名。
林氏知道她若是入京,不僅不會給沈山帶來幫助,甚至會讓有心人以此為契機大做文章。
所以林氏還是選擇留在蜀中繼續經營八大坊七大軒,但是暗中與沈山常有往來,不過都無關利益,僅僅是母子之間的相互問候。
林氏曾說過,整個林氏產業都是沈山的,未來她百年以后,這林家的產業便由沈山說了算,是散盡家財去造福百姓也好,亦或是他自己將家產折現了留著也罷,她都支持他。
畢竟他是她唯一的兒子。
然而即便如此,曾經沈山給沈子寧的二十萬兩白銀,卻是唯一一次他向林氏要銀子。
就這么一次,便被人找到了機會污蔑他是挪用了黃河賑災的銀子。
沈子寧知道,沈山在朝堂上是可以解釋的,但是他之所以沒有解釋,其中必定有更深層的原因。
而趙氏為何如今成了林氏的女兒,則是因為那封信!
當初沈子寧從沈山書房之中拿走的那一封信,信中是沈山的親筆。
林氏將信件找出來給沈子寧看來,霎時間真相大白:
致家人——
致吾妻兒:
吾有一事,久藏于心,未敢啟齒,今特以筆墨,傾訴于汝等。
吾等沈家兒郎實乃蜀中人士,吾母乃蜀中林氏之女。林家,商賈之翹楚,蜀中首富,聲名遠播。
今日,吾思慮再三,決定以書信之形式,將此秘密告知汝等。若汝等得見此信,望即刻攜此信前往蜀中林家。林氏家族,家大業大,定能為汝等提供庇護之所。
吾愿兒郎不再過問朝堂之事。唯愿汝等聽從林氏之,安守本分,以求平安幸福。
吾心方得安寧,方能釋懷。
吾兒,汝當以孝順為先,尊敬長輩,勤學不輟。吾妻,汝當以家為重,持家有道,教子有方。
愿天佑汝等,平安喜樂,吾之至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