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純心中琢磨著,如何解決糧食的產量,這才是真正的大事。
可是該怎么弄?
他真是一點兒都不懂。
而糧食安全,直到數千年后的現代,依然是地球上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
所以糧食產量,可不是僅靠商業和工業就能改善的問題。
關于糧食,段純只記得曾經網上看過的一個故事。
袁爺爺在六十年代初期培育水稻的時候。
曾經在水稻揚花季,拿放大鏡搜尋了幾十萬個稻穗。
終于找到了4個品種中的6株雄性不育植株。
用這些做材料,他的團隊曾經做了3000多個繁育組合試驗!
才培育出提升產量的新一代植株。
在經過不斷繁育達成數量,才有了第一批十來公斤的新型水稻種子。
在那個秋天終于迎來豐收。
好像就是在長沙一處水田中,獲得了畝產505公斤的驚人產量!
那好像,已經是七十年代的事情了……
這個故事,雖然真假無從考證。
但卻讓段純的腦海中,立刻生出了一個新的想法。
想到了就去做,他可不能浪費時間。
袁爺爺花費了十余年,才找到了水稻的新型植株。
那么自己必須盡快去做。
不能浪費一丁點兒的時間。
可現在,水稻揚花期已經過去,只能等明年再來開啟這個計劃了。
段純心中有些失望,剛準備轉身離去。
卻發現稻田中有不少老兵正在里面忙碌著,似乎是在捕捉蚊蠅。
“老人家,您在忙什么呢?”
段純笑著大聲問道。
“屬下拜見少將軍。”
“屬下等年老體衰,鐵匠鋪幫不了什么忙。”
“就來田間抓抓蟲子,確保今年秋天的糧食呢。”
一位年齡超過五旬,但是看著如同七旬老翁的老兵恭敬回答道。
“老伯上來吧。”
“晚輩有些事情想要打聽打聽。”
段純伸出手說道。
“少將軍無需客氣。”
“屬下自己能上來。”
老農笑著一個縱躍便跳上田坎,向段純抱拳行禮。
“老伯免禮。”
“咱們這兒的農莊,一年下來能畝產多少斤?”
段純笑著問道。
隨著他的一番詢問,老農知無不。
卻讓段純感覺到越發無語了。
這座農莊雖然緊靠著河谷,也沒什么自然災害。
但是在這個時代,不僅是植株產量的問題。
還有土質和害蟲的影響。
一畝稻田,僅僅只有三百多斤的產量。
剛開始,段純認為三百多斤的每畝產量已經很不錯了。
可是仔細一詢問就嚇了一跳。
因為這個時代的一畝田是大畝,跟現代的一畝田差距很大。
也就是說,這個時代的一畝田,相當于現代的將近兩畝田!
畝產還不到兩百斤!
對于這個數據,段純以前可是接觸過的。
在明清時代,我國的畝產也只有三百六十斤左右。
這個時代的糧食產量,簡直是低的令人發指!
“少將軍,您也對稻田感興趣?”
老農跟段純聊了一會兒,好奇的詢問道。
“晚輩不是感興趣。”
“而是想要改變一下稻田的產量。”
段純回答道。
心中已經有了自己的決定,必須將稻田產量提升起來。
絕對不能等明年再來考慮這個問題。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