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時四爺特意回來用膳,這四天對他來說也是不同的。至少之前沒有這么想看到她,而且他一進來,素素的雙眼就發亮,頰帶紅暈,這讓他也覺得這一回來還是對的。不是他一個人想見素素,她也想見他。
除了野參外還有不少皮子,山里的百姓世代打獵,而在這里皮貨是賣不上價的。四爺就跟他們聊了半日他們平時生活最花錢的是什么?
結果發現居然不是李薇想像中的糧食,他們說的是嫁娶。
嫁個姑娘要給嫁妝,嫁妝是什么木頭的箱子幾個,或者直接給好木頭也行,因為這里筏木要請人,而一根好木頭哪怕放上幾年,只要保存好就會越來越值錢。
而老婆卻不好娶,年輕的壯年男子娶不上老婆是常有的事,不管他的獵打得有多好都沒用。所以很多年輕男人都愿意去為附近的蒙古貴族效力,賺錢才能娶老婆。
而四爺聽了幾家這樣的抱怨后,好像還真的沉思起來了。
她發現只要跟著四爺,不管去哪里都能跟百姓民生聯系到一起。不過這次不至于說他要開始給這里的男子們找老婆了吧?
等晚上兩人回到營地里時,她本著為他分憂的心出了個主意,道這邊好像有不少的閑置勞力?可以開放搞活,吸引勞動力去需要他們的地方。
四爺聽她說完居然笑了,邊笑邊點頭道:“說的是,素素這個主意好。朕想想啊,看哪里需要人手,然后把這邊的人都運過去。”
李薇:“……”她怎么聽他說的有點強權壓迫的意思?她連忙說可以用高薪吸引人才,這些人在這里替蒙古貴族打工是為了娶老婆,那就告訴他們外面賺錢容易,干三個月能賺在這里一年的錢,而且外面女子多,娶老婆也更容易,這樣吸引人才們主動過去不是更好?也省得朝廷再費力了。
結果四爺笑了兩天,而且是一看到她就笑。不過他還是肯定了她的努力方向,道:“素素是想替爺分憂,爺都知道。”
不過看他笑成這樣,她就知道她又出了一個餿主意。
等回來后就拿這個問弘昤。比起對清朝的理解,雖然她也是自落地起就在這里生活,但因為三觀已經定型,難免總以發達先進的眼光去看待清朝人。而且她發現,她現在對這個世界的印象還是跟她在李家時差不多。
這幾十年來,她就像是被四爺放在玻璃罐里小心照顧著一樣。對這里還是一無所知。
但與她相反的是,孩子們因為從一張白紙漸漸長大,進了尚書房后更是進步一日千里。他們這種原生態的思想比她更接近這個世界的本質。
所以弘昤聽了以后就道:“沒有必要,其他地方也都有人啊,用不著從這里再拉人出去。”
李薇這才想起只有生產力發展到一定程度,才會有更多的手工業者,然后才會引申到勞動力的問題。
四爺回來就看她沒什么精神,道:“這是累了?快去躺下歇著。”她要給他更衣,他都不讓,非讓她去坐著。用過晚膳后他問起來,她這么一說,跟著就是長長的嘆了口氣。
也就他能忍受她這么數十年如一日的犯蠢。
以前年輕時還不覺得,現在兒子都生孫子了,再說這種沒常識的話就可笑了。她自以為的聰明才智,其實就是不合時宜的賣蠢。
她以后一定要管住嘴,再也不說了。
四爺聽她在那里自我反省,聽得十分認真,聽完道:“素素,你錯了。你說的絕不是毫無價值的東西,而是因為你看得遠,你的話,都給了朕很大的啟發。”
他的神情不像作假。
于是李薇直接被這么巨大的贊揚給夸傻了。
四爺摟著她嘆道:“朕年輕時就聽人說過不可小看女子,你平時偶爾一句話都會給朕以醍醐灌頂之感。”
李薇捧住臉,只覺得發燙,再夸下去都要熟了。
她真的這么偉大嗎?
四爺又繼續說了幾句如‘朕就愛聽你說’,‘不管什么都可以對朕說’,‘朕覺得素素說的都很有道理’。
說完再看她,果然比他下午回來時要好多了。這會兒臉都笑開了,眉眼間也有了神采。
真是好哄。
四爺心底暗暗發笑,摟著她又道:“以后素素想到了一定要告訴朕,不要覺得不好意思,朕與素素一體同心,在朕面前還有什么不能說的?”
非要她答應日后一定什么都告訴他后,他才放過她,問她要不要用夜宵?
“剛才朕見你沒用多少,讓他們現在送個米酒湯團上來?”他問。
甜絲絲的米酒,配上香軟滑糯的團子,李薇不禁饞蟲上來,道:“再打個荷包蛋吧。爺要不要?”
四爺也要,還道一會兒可能要再看幾本折子,所以用過夜宵讓她先去休息,不用等他。
她笑瞇瞇的點頭,反正再晚十點他也該批完了,等到十點算什么?
四爺心道就算囑咐她不必等也沒用,還是快點批完回來吧。
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