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在滄州的沈東籬這幾日正為花房里剛培育出來的新鮮蔬菜而歡喜,摘了一籃子的油白菜,滿手的泥也顧不得。
汀蘭在一旁瞧見,趕緊拿出帕子,“姑娘您快別拿手擦了,都成大花臉了。”
沈東籬任由汀蘭在她臉上擦了兩下,就接著去摘青瓜,扁豆,還有胡荽、落葵等,很快兩籃子就裝滿了。
“周瑩,杏花姐,你們那邊怎么樣?”
周瑩和吳杏花探出被熏得發熱的臉,“我這邊也摘好了。”
沈東籬點頭,“那你收拾一下,拿被子蓋上些,大壯哥在門口等著咱們,將這些先裝上車,咱們去酒樓。”
東西種出來不只是為了自己吃,沈東籬也是想賣錢,畢竟村里人忙活一輩子,就因為田賦,只剩下夠飽腹的糧食。
萬一遇到荒年可怎么辦?
沈東籬今年冬天拿了五十畝地試驗,證明花房培育青菜是可行的,接下來她就要用這些新鮮的蔬菜去酒樓談一筆大生意。
四人各提著兩個籃子到了牛車,有牛山村和明水村的村民瞧見,忍不住艷羨,“東籬丫頭還真把這青菜種出來了?”
“這時節,寒冬臘月的,這些青菜比肉還貴呢,東籬丫頭這次可賺不少銀子。”
“別說貴了,就是花銀子也買不到啊,你說咱們怎么就沒想到呢?”
眾人說話的功夫,都紛紛跑了過來,七七八八地問沈東籬到底是怎么做的,這花房得需要多少銀子。
沈東籬說花了五十多兩銀子,當即不少村民就唏噓不已,“這也太貴了,我可掏不起這銀子。”
聽到這話,沈東籬笑了笑,“那是您不知道這青菜賣多少銀子,我打聽過了,酒樓里若是吃一盤拌青瓜,至少三兩銀子。”
“若是年關,得十幾兩銀子,兩根青瓜能做三盤,差不多一根就能賣二兩以上,到時候就能回本了。”
沈東籬還沒說之前在傅家,他們若是想吃些青菜,一頓飯都得花一百多兩銀子,有陣子雪大,青瓜賣了十兩銀子一根。
“噢喲老天爺,這么貴啊?”
聽到這話,不少村民都震驚了,眼神灼熱,“真是的,這么賺錢,就是借銀子也得干。”
沈東籬等的就是這句話,“我們正打算去酒樓,看看酒樓收不收,若是能冬日供應,我想酒樓肯定愿意借銀子給咱們村。”
“到時候將荒地開墾一下,咱們村將不好的地或是荒地都種上青菜,等到了冬令時節能賣不少錢。”
村民聞,頓時都兩眼放光,“那太好了,東籬丫頭,我們等你信兒啊。”
醉仙樓是滄州最大的酒樓,食客如云。
尤其到了冬日,家家戶戶都沒那么忙,做生意的走南闖北,如今快要過年也都歸家,走鏢的也歇息,更是人聲鼎沸。
沈東籬和汀蘭等人進了酒樓,就聽到里面此起彼伏的聲音,吵得人耳朵疼,有小二瞧見幾人,趕緊迎了上來。
“幾位客官吃點什么?咱們一樓二樓人都滿了,不過三樓以上還有雅間。”
沈東籬幸虧耳朵好,“我找你們東家,想談些事兒。”
“什么?”
小二聲音拔高幾分,“客官您大點聲兒,聽不見。”
“我家姑娘找你們東家,有生意要談。”
汀蘭中氣十足地喊了一聲,小二才聽見,趕緊做了個請的動作,將人帶到了掌柜面前,“掌柜的,這位姑娘說找咱們東家談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