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孫元茂對于東的性格非常了解,并不在意于東的話,反而自嘲道,“于縣長說得對,這梯子架起來,不僅我有功勞,你也有功勞。
我不推脫責任,我先表個態,關于萬悅城的事,需要縣委這邊做什么支持,常山可以隨時來找我,我幫你溝通協調。
于縣長,我表完態了,你也說兩句吧。”
于東一笑,“我就不表態了,維護治安本來就是我的工作,份內之責,沒有什么可推卸的。”
三人都笑了。
陳常山感覺到濃濃暖意,這是實實在在的雪中送炭。
離開縣委,陳常山獨自開車,前往萬悅城選址地,選址地位于田海市區西南,這里原來是一個工人文化宮,后來隨著市場經濟發展,文化宮失去了它的效能,關門大吉。
幾年前有投資商想開發這里,把文化宮拆了,后續因為投資商的資金突然斷裂,開發不得不停下,這片地就被完全圈起,幾次有人有意向開發又幾次沒成功。
陳常山剛上任下來調研時,就注意到了這片地,這片地位置好,面積大,交通便利,既屬于田海的核心地段,也與青云區相距不遠,可以把兩區縣的客流資源都吸納過來。
而且這片地不涉及民用拆遷,不用支付大額拆遷補償,又產權清晰,完全由縣國資委所有,在用地使用上不存在阻礙。
田海沒有任何一個地方,比這里更適合建萬悅城。
萬悅城建成運營后,雖然會對田海的商業體系造成沖擊,但萬悅城產生的客流和稅收都留在了田海,也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
田海就可以利用這些資源進行商業調整和升級,田海肯定會變個模樣,是越變越好。
唯一美中不足,田海城市面積和人口總量都不如青云,雖然這幾年田海有了很大發展,城市影響力也在不斷提升,但在很多人心中,田海依舊是農業人口居多的大農村,土舊老。
青云則相反,所有人提到青云區,都會認為那是個真正的城市,有城市該有的面貌。
如果在田海和青云區之間選擇,代表城市形象的萬悅城理應落地青云區。
最難改變的就是觀念,這也是田海和青云區競爭的最大阻力。
沖不破這個阻力,他陳常山就得從梯子上跳下去,今天常委會上的掌聲,到時將變成啪啪耳光。
壓力,無法抑制的壓力襲上陳常山心頭,陳常山點上一支煙,想緩解一下壓力。
手機響了。
是張秋燕的電話。
陳常山接起,即聽到張秋燕的聲音,“陳縣長不在辦公室,又去哪調研了?”
“你怎么知道我不在辦公室?”陳常山反問。
“我給你辦公室打過電話。”張秋燕道,“我猜你現在也不在其他辦公室,肯定是一個人在一個地方。”
陳常山笑應對,“我在。”
張秋燕打斷他的話,“別說,讓我再猜猜。”
陳常山應聲好。
電話那邊沉默一會兒,張秋燕接著道,“你現在一定是在文化宮的那片廢墟前,一個人抽煙。報告是通過了,但壓力也來了,作為報告實際執行人和牽頭人,現在感受到的不是喜悅,是壓力。
很大的壓力。”
張秋燕句句都說對了。
陳常山深吸口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