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調查清楚沒?”
“王爺放心,每個人我都再三核驗過。祖上三代都很清白,全都是信得過的老卒,早些年就曾追隨過老王爺。而且我們是要去嶺南,當地山高水遠。哪怕真的安插有探子,他們也難以將消息傳至長安。”
“不可掉以輕心。”寧闕寒著臉,“人數方面可以少一些,但必須是信得過的忠勇之士。我們做的是翻天覆地的事,絕不能有任何疏漏。另外安插些眼線,讓他們看嚴實了,絕不能走漏風聲。我們的優勢就是藏在暗處,目前也是剛起步。如果奉帝發現我們做的事,必定會派遣重兵圍剿,到那時對我們很不利。”
“屬下明白。”
白羽抬手作揖。
他們現在最需要的就是時間。
必須得趕在奉帝動手前好好發育。
寧闕太了解奉帝這人。
但凡他決定要做,就絕不會心慈手軟。就如殺害他的父兄,將這些痕跡全部抹除。而且奉帝也知道他的能力,不會給他發育的機會。但凡有任何異動,必會予以雷霆打擊。
奉帝可不會先派個幾萬人來送死。
要么不打,要打就是幾十萬重兵!
還好,嶺南的優勢就是地形復雜。當地號稱是有著十萬大山,而且遍地都是池沼,就算奉帝真的派遣重兵,寧闕也能帶兵和他們打游擊。幾十萬的人吃馬嚼,拖都能把大奉給拖死。況且到那時只要他說明身份,自然會有很多將士臨陣倒戈。
寧闕也是為了穩妥起見。
所以想著以悶聲發育為主。
等積攢足夠的資本后,再對付大奉。
到那時憑借火器,也能減少些死傷。
“你這段時間也多費些心。”
“還有海島上的情況。”
“屆時可安排戰船也運送批過去。”
“包括公輸家族,更得過去。”
“要打造火器,非他們不可。”
寧闕則是繼續交代著。
白羽雖然是后來跟著他的,可能力卻要比鐵牛強。論武力,白羽絲毫不比鐵牛差。要論計謀方面,更是秒殺鐵牛。要擱在后世,絕對能當個參謀。類似這種精細活,還是更適合白羽來處理。
“王爺,咱們抽調走這么多人,后續攻打高句麗是否會出問題?”
“高句麗沒什么用。”寧闕面露微笑,“我已經和老崔商量過,到那時就會和我們里應外合。加上我和舅父南北夾擊,要攻破王城并非難事。此外,我們此次并非要攻占整個高句麗。只要攻破王城,將高句麗主力滅了就行。至于那些旁枝末節,沒必要太在意。后續還能以平叛為由,牽制大奉的部分主力。”
這就是寧闕依舊選擇東征的原因。
大奉的國力擺在這。
想要造反并非易事。
所以,寧闕選擇攻打下高句麗。
剛打下來,總得派兵駐扎吧?
不用多,幾萬大軍肯定是要的。
而且一時半會可沒法抽調走。
此外,朔方郡也需要兵力戍守。
隨時都可能面臨遼國的反撲。
再加上還有常年在西陲的大軍。
這也是寧闕起義的底氣!
“另外,就定在三天后出海!”
寧闕看著一艘艘戰船,雙拳緊握。
東征結束后,他和奉帝便恩斷義絕!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