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帝弒父殺兄,篡位奪權。而后害死我的父兄,更是令三萬精銳葬身于葫蘆谷。加上他并非先帝所出,沒有高祖血脈,本王自當舉起大旗-->>,推翻他的統治!”
“也罷……”
歐陽征自嘲地笑著點頭。
他這一刻好似老了數歲。
望著西面,滿臉苦澀。
他也算是看著奉帝長大的。
所以很多事也都知道。
他原本認為奉帝絕對是雄主。
未來可以成就一番霸業。
就是實現歷代先君的夙愿,都有可能。再加上還有寧闕這福星相助,未來肯定能走得更遠。
可現在……
歐陽征呆呆地看著遠處。
以后大奉必然是要掀起戰火。
歐陽征又轉頭看向寧闕。
“王爺,老臣就不多勸你了。”
“你既已決定,老臣也不便多。”
“如若奉帝真的并非先帝所出,屆時由王爺坐上帝位也是理所當然。只是還請王爺記住,這天下興亡百姓皆苦。如果今后真的要兵戎相見,還請王爺能堅守本心,勿要傷及無辜。”
歐陽征起身長拜。
雖然沒有明說,卻也已表態。
“郡守教誨,本王銘記于心。”
“所以,本王也有事需要你去做。”
“王爺大可直。”
“郡守是知道本王為人的。”寧闕面露微笑,“能不殺人,本王就不愿殺人。只要能為本王所用,那一切就都好說。臨淄城至關重要,還關乎到此次東征的結果。今后郡守也不必有抱負,該做什么就做什么。待有朝一日本王起事,郡守配合便可。”
“奉帝想的是安插郡縣長吏,操控臨淄三郡。那你就發展地方鄉村,以鄉村包圍城市。未來起事,本王會讓他們明白這些種地的農夫同樣也有大用!”
“鄉村……包圍城市?”
歐陽征頓時愣在原地。
如此想法還真是新鮮。
可現在似乎也只有這種方法。
“既是如此,那本王就先告辭。”
“郡守可要記住本王今日所說。”
“此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關乎到你我宗族性命。”
“切記,萬萬不可露餡!”
“老臣遵命。”
歐陽征也沒再多。
既然寧闕都已決定,他也不便多。以寧闕的性格,沒有確鑿的證據前,是不會如此決定的。況且聽他講完后,歐陽征的看法也變了。
歐陽征無力的癱坐下來。
如果奉帝真的干了這些事,就是被寧闕所推翻也沒問題。畢竟他并非先帝所出,從法理上來說就沒有繼承皇位的資格。而寧闕作為寧王后人,本就有著高祖血脈。加上昔日寧王府曾經過繼個兒子當奉帝,由寧闕繼任也是合情合理。
“大奉,終究是要變天了。”
“但這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
“由王爺繼承大統,也許會有條不同的路。”
歐陽征勉強站起身來。
這一刻也是都已想明白。
寧闕走向這條路,完全是被逼的。可如果真的能由他繼任大統,對天下百姓而絕對是件好事。奉帝做事太過偏激,徭役賦稅將百姓壓得喘不過氣。雖然他有雄才偉略,可對當代百姓而并非好事。
但……寧闕不同。
不論文韜武略,都遠在奉帝之上!
寧闕才是太平天子!
也只有他能讓天下百姓過上好日子!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