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
未央宮。
百官齊聚于朝堂。
他們各自握著玉圭,安心等候。
今早他們就都得到了消息。
寧闕已經平定齊王叛亂。
順利生擒田仲勛。
誅殺諸田叛軍!
“陛下至!”
“吾等拜見陛下!”
“陛下萬年,大奉萬年!”
“諸卿免禮!”
奉帝正坐于帝榻。
鋒銳的眸子掃視群臣。
“兵部的消息,想必你們都知道了。”
“寧王已經順利平定叛亂。”
“此戰死傷頗多,臨淄百廢待興。”
“寧王臨時抽調軍吏,擔任郡縣長吏,如此肯定是不行的。王尚書,就由你負責抽調官吏,以最快速度派遣至臨淄三郡。聽從寧王安排,盡快恢復生產。后續攻打高句麗,還需這三郡相助。”
“臣遵旨。”
王戊抬手作揖。
原本吏部尚書并非他,而是來自齊國的田姓。其實前尚書并無問題,雖然姓田,可那都是出了五服的。當初也曾追隨過老寧王,有著軍功傍身。在位多年一直都是忠心耿耿,從未有半分逾越,和田仲勛也始終保持分寸。
但,田尚書還是受到牽連。諸多御史上書,將田尚書打成了間諜。他們全都要求將田尚書交由大理寺審問,治他的罪。最后還是奉帝力排眾議,以田尚書年邁為由,讓他告老歸鄉,也算是留下些體面。
現任的吏部尚書王戊可不簡單,他算是奉帝一手提拔上來的。原本王戊遭受家人牽連,被判為充軍塞外。當時奉帝剛剛上位,正是用人之際。見王戊有些才能,便破格赦免他的罪,還提拔他為太仆,負責給奉帝駕車。
太仆雖只是五品官,可實際上是奉帝的親信。這些年來王戊空閑時就會看書,鉆研律令。別看他是武夫出身,可他卻能寫得一手好字。
后來王戊又擔任中郎將,在朝中也算是站穩腳跟。可這回被奉帝破格提拔為吏部尚書,還是讓很多人感到詫異。要知道吏部為六部之首,民間俗稱的天官。尚書沒了,按理說是從吏部侍郎之中擇優挑選,沒曾想是直接空降了個王戊。
前些年任命尚書,往往會與丞相商議,最后再決定。可這幾次卻是繞過司馬長青,由他直接拍板決定,等同于說是變相地架空了司馬長青。
奉帝擺了擺手。
“相干人員,朕都要過目。”
“齊地猶如水火,更需能臣干吏。”
“王尚書要以最快速度挑選好!”
“臣遵旨!”
虞籍則是怔怔地看著奉帝。
此前上朝,奉帝還會與他們商議。
可這段時間,奉帝卻是相當堅決。
壓根就沒有商量的意思。
一句話便直接下詔。
“陛下,臣以為不妥。”虞籍緩步走出,抬手道:“此次瑯琊、臨淄和膠東都需郡縣長吏。所以,臣認為當令丞相率領六部,共同舉薦合適的官吏。否則,恐會有人借此壯大。”
吏部尚書本就有著極高的權力,現在奉帝又全權任命王戊負責調動官吏。就算說最后還是由奉帝拍板,可光一個舉薦的資格,就能讓無數人心動。只要王戊愿意,會有很多人欠下他的人情。
所以,虞籍才會出面勸諫。
朝堂平衡很重要。
齊王伏誅,叛亂被平定。
這肯定是件好事。
可后續的治理也很重要!
“虞太師重了。”奉帝神情陰冷,擺手道:“吏部本就負責官員的選拔、考核和任免,朕如此安排有何問題?”
“陛下!”
“太師!”奉帝眼神驟然一寒,“朕心意已決,還望太師勿要再。該如何安排,朕自有分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