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淄城,王府。
燭火搖曳。
沈青禾揉了揉眼。
“主母,您還是要多休息。”
“沒錯。”岳忠牧點頭附和,“大師姐放心,有我在不成問題。我來臨淄,就是為了死守古城。只要我還有一口氣,就絕不會讓叛軍進城。”
當世名將是各有所長。
像老寧王是以攻堅戰和殲滅戰為主,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以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為主。
岳忠牧則略有不同。
他最擅長的是防守戰和消耗戰。
剛為將時,他是臨危受命戍守梅城。當時城內只有些殘兵敗將,手里連五千人都沒有。而叛軍浩浩蕩蕩足有三萬人,兵力懸殊。
可岳忠牧卻是根據地利死守,又根據當時暴雨判斷堤壩儲水甚多。果斷趁著夜色派人決堤,利用洪水將叛軍全部淹死,借此一戰成名!
岳忠牧來至臨淄城后,特地視察了城里城外。他利用流民先是拓寬了臨淄城的護城河,將泥土全部堆在城門口,讓他們難以破城。
“主母,岳將軍說的是。”
“您現在還是要以身體為重。”
“若您有何閃失,吾等擔不起啊!”
“不礙事。”
沈青禾則很堅持,“現在月份大了些,常叔說了并無大礙。只要能守住臨淄城,一切都是值得的。岳師弟,論排兵布陣行軍打仗,我肯定不如你,你覺得臨淄城能守幾天?”
岳忠牧站起身來,“多虧了萬師弟,城中糧草極多。就算是增加了三萬災民,也能堅持兩個月。所以在我看來,起碼能守兩個月。小師弟能放心出海,也是早早都算準了。”
寧闕為什么會提前來臨淄?
就是為了建設臨淄!
為這場大戰做準備!
現在寧闕已盡收民心。
百姓們戰意高昂,有堅守臨淄的決心,一個個都已決定誓死守衛臨淄。這是因為他們知道是為誰而戰,知道臨淄城破后,他們會生不如死!
這也是岳忠牧這么有把握的原因。
他特地令人打探過情況。
田仲勛手里滿打滿算十來萬人。
其中很多都是散兵游勇。
還有些是被拉的壯丁。
為了宣揚人多,更是號稱有三十萬。
看似人多,實則能打的也就幾萬人。
反觀臨淄城呢?
訓練有素的郡卒、縣卒、鄉卒就有小兩萬,還有奉帝陸續派遣來的八千精銳禁軍。寧闕暗中也留下萬余親衛,由白羽統率。其他民夫都不算,起碼也有五萬大軍,并且都是訓練有素。
沒錯,他們是比齊國的人少。
可他們是守城的一方。
他們只要以逸待勞便可。
這年頭想要破城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就說當初小小的朔方土城,就能讓寧闕都感到頭疼。
話說回來,還真得感謝田仲勛。
因為臨淄城就是他建設起來的。
當初田仲勛便將臨淄定為王都。
召集諸多能工巧匠不斷加固。
光護城河就拓寬了數次。
田仲勛又能如何破城?
岳忠牧看向沈青禾。
“大師姐其實不必擔心。”
“只要糧草不絕,叛軍就進不了城!”
“田仲勛這么做,也只是臨死反撲。”
“他只有兩郡,堅持不了多久。”
“不出半個月,大-->>野城援軍就能到。”
“還有小師弟,很快也會抵達。”
“要我說,其實根本不需要兩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