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夜。
蔚藍的大海透著深邃。
天空中繁星點點。
寧闕站在甲板處。
左手握著木板中心,手臂伸直眼看星空,使木板板面與海平面垂直,觀測星體離海平面的高度。
“大概六指高。”
“記錄下來。”
“小師弟,你這牽星術可太神了。”
海宰站在旁邊,看著寧闕的操作,也是連連驚呼。他出生在海邊,以海為姓。祖上三代都是靠著出海捕魚為生,擅長水性。還未及冠,他就能靠著一葉輕舟多次出海。
再后來真正乘舟出海,便按照祖輩的意思,通過觀測北斗七星確定方位。再加上船上也會備有司南,基本可以確保大方位沒問題。有回遭遇風暴,就是靠著他帶領才能轉危為安。
寧闕用的牽星術則更為高深,根據星宿與海平面間隔的距離,就可判斷船舶所走的位置和航行方向。就是這里面有很多名詞,讓海宰都大開眼界。
“其實說難不難,說簡單也不簡單。”
“師兄本就懂得觀星之術。”
“只要愿意學,很快就能學會。”
“哈哈哈,為兄可沒你這么聰明。”
海宰也是一笑。
神機閣最初就是以星象占卜聞名。
卜算子更是出了名的鐵筆神算。
為人相面,從未出過錯。
在昆侖山時,卜算子經常會在夜晚帶著弟子觀星,同時教他們星象學說。就目前這個時代而,天人感應盛行,星象在民間還是比較神秘,還受到了限制。像大奉有專門的欽天監,大商則是司天臺……
還好,卜算子不在乎這些。
寧闕看著平靜的海面,思緒萬千。
他們出海已經有五天。
按他估算,臨淄也該打起來了。
也不知沈青禾現在情況如何。
至于這牽星術,并不算什么。
寧闕本身是對牽星術有所了解。
后來在昆侖山系統性學習了觀星,來至臨淄后他就開始試驗牽星術。這招是華夏古代的航海手段,其實就原理來說,和六分儀是有些類似的。只不過沒有經緯度,是用肉眼觀察星體和海平面的高度,通過這種方法推測出方位。
精準度肯定是沒那么高。
但就這個時期而也夠用了。
航海是需要耗費資金和人力的。
想要往后發展,需要很多資源!
沒有二三十年,基本沒可能。
“老崔,距離白翎島還有多久?”
“這回速度很快,最多再有三天!”崔根碩恭敬在旁,低聲道:“王爺,我可得把丑話說在前面。先前我曾說過,白翎島守軍大概也就三千人。可要是田仲勛提前通知高句麗,肯定是會增兵的。”
“我曉得。”
寧闕面露微笑。
借助月光,能看到四周的艦隊。
“高句麗守軍并不重要。”
“關鍵點還是顧淵。”
“我進攻白翎島啊,他們必會反叛。”
“相當于前后夾擊,對我們很不利。”
寧闕回到房間。
這是屬于他的指揮室。
在寸土寸金的船艙內,也算不小了。
能擺下一張床,還有沙盤。
四周則都掛滿了海圖。
鐵牛、王二狗等將領也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