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闕則是愣了下。
“瞎了你的眼,這就是王爺!”
“啊?”
“王爺息怒,王爺息怒!”
寧闕瞥了眼鐵牛,擺手道:“不必介懷,他們也是職責所在。他們不認識本王,加以阻攔很正常。年輕人,干得不錯。”
說著,他還拍了拍對方肩膀。
隨后將自己的令牌取出。
“本王倒是沒有手諭。”
“這令牌應該也能證明身份。”
“以后-->>你們都得向他學習。”
“就是遇到熟人,也得出示手諭。”
“諾!”
寧闕讓鐵牛記下門卒的姓名。
后續就先讓他當個伍長。
“小師弟。”
“公輸師兄!”
公輸仇是早早就已等候。
他走在前面,介紹道:“這塊都是工匠的生活區,吃住都在這里,前面才是造船的地方。你所畫出來的福船,還真不錯。經過下水測試后,的確是更適合在海中航行。”
“適合就好。”
寧闕笑著點頭。
大奉對航海這事始終沒啥興趣。
包括南越國和大商皆是如此。
這是因為大奉屬于路權大國。
就算開拓海外,也難有收獲。
此外,遠航是相當的燒錢。光是這些戰船,就無法估量。這種入不敷出的事,自然沒什么人愿意做。
這是受限于科技水平不夠。
就拿大奉來說,其實對高句麗都沒啥興趣,因為距離政治中心長安太遠。哪怕說辛苦打下來,也難以反哺大奉。辛辛苦苦斥資幾百萬兩白銀打仗,后面還得派遣兵力戍守。時間一久,很有可能會引發叛亂。
因為對航海沒興趣,所以海船這塊也沒什么新型科技。所謂的海船,其實與內陸水船沒什么區別,現在用的都是平底船。這種船如果用在沒什么浪的江河中,那再合適不過。可要是想用在海上,若是遇到巨浪就很容易翻船。
而寧闕知道的海船還是比較多的。
類似鐵甲戰艦這種就不提了。
宋朝時期的福船,明朝時期的寶船,或者是在鴉片戰爭時期國外的飛剪船。這里面飛剪船是比較成熟的,一艘船的排水量甚至能達到三千噸,橫跨大西洋只需要半個月。直到后面蒸汽輪船的普及,飛剪船才被代替。
寧闕想的是先從福船開始建造,畢竟還是要有一定的海戰能力。圖紙方面他早早就已準備好,交給公輸仇建造,目前已經打造出了艘樣品船。
他們穿過生活區。
遠處船塢則停靠著艘嶄新的福船。
福船刷著桐油,散發著股刺鼻的氣味。
“這……這就是王爺口中的福船?”
“我的天?怎么這么大?!”
“高大如城,吃水一丈有余……”
“這已經比樓船還要大了!”
寧闕同樣是微笑看著。
還真別說,這艘試驗船很不錯。
福船的甲板平整,船舷下削如刀刃,福船的橫斷面為v型。船下設置貫通首尾的龍骨用來支撐船身,使福船更堅固,吃水更深。長約十丈,寬三丈,深有丈許。桅桿高約八丈,只是還未掛帆。
“目前還有些防護措施沒加上。”
“后續可在甲板布置些床弩,巨石炮。正常值守的話,起碼能安排三十來號人。福船四周也都開有口子,能夠射出弩箭。福船下則有專門休息的場所,還能存儲物資。這艘船,最起碼能承重萬石!”
“那挺好。”
“有勞公輸師兄和兩位海師兄了。”
“哈哈哈,小師弟太客氣了。”海宰滿不在乎,感慨道:“能建造出這樣規模的海船,也是超出吾等的預料。作為工匠,我們可是相當的自豪。以后這艘戰船,必定能夠馳騁海外!”
“嗯。”
寧闕點了點頭。
“來,我們都上船看看。”
“若無問題,后面就大規模建造!”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