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王府。
宅邸不算奢靡,且與郡衙相連。
原本是田仲勛的離宮,后被簡單改造。臨淄現在窮得很,寧闕也不想糟蹋民力,就住了進來。
公輸仇穿過游廊。
兩側還有柿子樹掛著紅燈籠。
頑皮的稚童正在爬樹摘柿子。
福伯走在前面帶路,輕笑道:“這幾個小子還真是頑劣,跑王府來摘柿子。也就是王爺,不然怕是能把腿給打折。”
“嗯。”
公輸仇若有所思。
對這素未謀面的小師弟,心生好奇。
寧闕這幾年的事跡,他都有聽說。
想當初,他也有幸見過老寧王。
說起來還有些淵源。
公輸家族一直都在遼東。
也就是燕云十六州。
幾十年前都被遼國侵占。
那時他們都是給遼國效力。
為他們打造兵器,筑造城池。
害得大奉死傷慘重。
老寧王收復燕云十六州后,很多將領都想將公輸家族處死。是公輸仇親自面見老寧王,陳明利害后,令老寧王回心轉意。希望公輸族人能繼續為大奉打造甲兵,就免去他們所有罪責。
這事也不難理解。
公輸家族是工匠世家。
既是工匠,就有諸多身不由己。
他們要不打造兵器,早就死了。
要因為他們幫遼國打造兵器就得滿門抄斬,那燕云種地的百姓,豈不是也有資敵的嫌疑?
當然,最主要還是他們有價值。
燕云被打下來后,百廢待興。
迫切地需要工匠發展。
所以老寧王就免去公輸家的死罪。
公輸仇還是念著這份感情的。
對寧闕自然也有好感。
“公輸先生,王爺就在書房內。”
“好。”
公輸仇也沒著急。
現在寧闕是忙得很。
海宰和海貴兩兄弟已在籌備造船。
還有鹽場也開始試驗淋鹵法。
各地山匪降的降,跑得跑。
再也沒人敢對使者下手。
一個個那都是相當的客氣。
而投降的山匪也得先經過公審。
沒奸淫擄掠過的,就歸為民籍。
若是犯下大錯的,則都充為奴隸。
只要主動投降,那就罪減一等。
最起碼不會判處死罪。
寧闕翻看著簿冊。
旁邊則站著歐陽征等官吏。
“這些山匪就如此處理。”
“還沒投降的,那就派人強攻。”
“匪首一律處死!”
“諾!”
這其實也都是大奉的傳統。
大奉以法家治國,出了名的律法嚴苛。
但和旁人所想不同,大奉鮮少有死罪。
沒辦法,大奉是窮怕了。
最開始就一小片地方。
與其處死,不如丟戰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