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其余弟子呢?”
“大部分其實都已到了。”
“哦?”
“他們要給小寧兒個驚喜。”
奉帝若有所思地點頭,笑著道:“看來你們關系很好。既是如此,那朕就放心了。等他們都現身后,朕再設宴款待神機閣的諸位,到那時還請閣主定要賞臉。”
“這是自然。”
卜算子點了點頭。
這也是他不愿下山的原因。
不論去往何地,都會受到召見款待。
若是拒絕,就是不給面子。
“聽說閣主喜歡桂花釀。”
“正好宮中有五年的陳釀。”
“閣主今天可要多喝幾杯。”
太后看向旁邊的胡總管。
后者心領神會,便去傳膳。
卜算子則是點了點頭。
宮中御膳沒什么變化。
每道菜都很精美。
倒是這桂花釀的確很可口。
奉帝放下酒樽,又看向寧闕。
“朕記得,老寧王當初就曾領兵進攻高句麗,并且迫使他們遷都。只可惜礙于天氣寒冷,后勤補給實在是運不上來,只得選擇后撤。”
“嗯。”
奉帝看向遠處,眼神一寒道:“先帝后來便想到扶持新羅,讓他們自相殘殺,借此制衡兩國。沒想到新羅取而代之后,這幾年是愈發不安分,甚至在暗中和齊王勾結!”
這些事其實他都知道。
只是這些年來需要處理的事很多。
高句麗沒撕破臉皮,他也懶得管。
他們就算上供,也沒什么好東西。
充其量也就是些新羅婢。
主要還是他們與齊王勾結。
這事還得歸咎于先帝。
當時為制衡高句麗,就要扶持新羅挑事。而新羅距離長安太過遙遠,便讓齊王負責。從膠東郡港口出發,若是季風洋流合適,漂洋過海個把月就能抵達新羅,還不需要從高句麗過。
所以,他們和齊王關系依舊很好。
所以,他們和齊王關系依舊很好。
“小寧,你有何想法?”
“的確有些。”寧闕起身抬手,“臣大概看過高句麗地圖,北方以扶余和烏骨城為主。相互關聯,易守難攻。雖是土城,可想要攻下也不容易。只要被拖至冬天,寒冷的氣候便是大殺器,所以臣有兩點想法。”
“說。”
“其一,必須速戰速決。”寧闕指向殿內懸掛著的地圖,“我說的并非是說全盤吞并,而是要火速攻下一座或兩座城,讓奉軍有立足之地。”
“此外還要打通海路,從膠東或是臨淄出發,走海路直插白翎島。這座島極具戰略意義,距離高句麗王城很近。我們將其占領后,可在此操練舟師囤積軍需物資。后續陸軍不斷前進,便可由白翎島確保后勤物資不失。也可走水路,強攻高句麗。”
“所以要發展舟師?”
“是的。”寧闕堅定點頭,“要攻占高句麗,不需要派遣太多兵力,但都得是精銳。并且離不開舟師,必須大力發展!”
不為高句麗,也得為以后考慮。
想要走出去,那就離不開舟師!
正所謂十年陸軍,百年海軍。
但大奉始終不太重視舟師。
畢竟陸地都占不完,遠洋做什么呢?
目前舟師發展最好的是楚地。
因為他們當地有著很多河流。
南越國也很流行。
像越人皆善舟楫,通水性。
稍微懂些貿易運輸的就知道,海運成本可要比陸運小得多。像大奉運糧主要就是靠人力,北伐時就從千里迢迢外運來。出發的時候十石糧食,等到雁門關時很可能只剩下一石……
奉帝若有所思地點頭。
發展舟師可不容易啊……
這將會是筆相當大的支出!
就是個無底洞,很難看到效果。
_l